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零體罰害死台灣人


人權是建立在人與人互相尊重上,而非單一族群獨享,當個人的人權侵犯到他人的人權時,就不是個人的人權問題而已,


雖然立法出發點是對的,但是執行方法及相關的配套錯了,那做出來的結果就會不是我們所想要的。







 














作者  beliarken (永遠18歲海姐姐)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 [轉錄]零體罰害死台灣人(轉錄)
 
其實,台灣目前不能算是零體罰……
如果,台灣能像外國一樣真正落實零體罰,
老師們也很高興呀........
台灣目前所推行的 ,根本不是零體罰,
而是『無法無天、養虎遺患、率獸食人』
台灣目前的教育政策不只是畸形,根本是異形!
畸形沒關係,只是看起來怪怪,於人無損, 
異形卻大有問題!它是會殺人,是會破壞社會根本,製造動亂未來的怪獸。 
而目前台灣教育正在複製無限的怪獸,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國中小教師都在自己的身邊看到目前有多少恐怖的事情發生……
 
你聽過有國小六年級的男生因為看一個四年級智障男生不順眼, 就把他衣服脫光,叫他趴在地上學狗叫,叫他肛門夾根樹枝當尾巴, 張嘴舔他的腳踏車車輪, 然後再叫一堆女生來圍觀,吐口水在他身上嗎? 
你聽過有國中二年級的男生三個人直接闖到人家客廳輪姦一個五年級女生嗎? 
你聽過有五年級女生在老師的茶杯裡面下藥,要讓老師流產嗎? 
你知道有小孩因為跟同學爭吵,拿美工刀砍人一刀然後嗆聲: 『大不了我賠他醫藥費嘛!!!』 
很多事情,社會大眾不會知道,因為,我們的新聞是被選擇過的, 
如果把現在的少年犯罪率、未婚生子率和城鄉學業能力差距數據貨真價實的拿出來,
社會大眾會真正瞭解,什麼叫做真正的恐慌! 
20年前,這些是特例,但在20年後,這些特例卻在日漸繁衍,快要變成日常! 
當一個孩子不會因自己的錯事受到代價,
當一個社會只會保護惡人的權利時, 
怪物就會開始成長。
 
台灣人習慣言必稱國外, 
那我們就拿外國的零體罰來談談,
照台灣人X的標準,全世界都是體罰的罪惡之國!都是殘害天使兒童的邪惡成人!
我們來看現在最夯的芬蘭好了, 
芬蘭確實制定零體罰,但是他們怎麼處理孩子? 
天下雜誌的『芬蘭教育』這本書提到: 
『學校最常見的處罰方式為放學後留在教室裡罰坐,反省不當行為或補寫功課, 如果有學生危及其他學童安全或嚴重影響教學,則可面臨最長三個月的停學處分。』 
零體罰,可以呀∼∼∼我們照芬蘭規矩來做。 
可是不行,台灣人X集團會說:『反省行為是思想箝制!留校罰坐是限制人身自由!違反憲法!!停學是教師規避教育 責任!!這學校和老師統統該死呀!!』
 OK
,那我們知道了,芬蘭,在台灣人X集團的眼中是該死的罪惡之國。     
 
那我們看紐西蘭, 
紐西蘭不扁小孩,也是零體罰國家唷, 那我們照紐西蘭的規矩來做事吧。 紐西蘭處罰學生的方法通常有1.社區服務撿垃圾(處罰小孩身心,造成痛苦)


2.假日穿制服到學校進行校園服務(思想箝制,威權再現)


3.罰寫作業(這是體罰體罰體罰!!無意義的抄寫!!)


4.環境清掃(體罰體罰體罰-----------應該解聘這個教師!!!!)


5.停學(剝奪孩子教育權利!教育部長下台!!) 
OK
,那我們知道了,紐西蘭,在台灣人X集團的眼中也是該死的罪惡之國。
連最文明最進步的芬蘭和紐西蘭都在這樣傷害學生了, 
我們還要談有貴族公學和私立學院的英國嗎?   
我們要談從小訓練文法和禮儀教育的法國嗎?    
我們要談規矩嚴謹的德國奧地利嗎? 
我們要談設有懲戒室的美國嗎?
我們要談比台灣更瘋狂更有錢的日本嗎?
我們要談現在超越台灣的南韓嗎? 
我們要談鞭刑的新加坡嗎? 
我們要談商業之都香港嗎?
在世界的洪流裡,只有台灣人X依然堅持真正教育大愛
不罵、不站、不打、不關、不罰、不做事。
台灣有人X,我該說啥呢?
 
零體罰很好,但是,世界各國都有取代體罰的懲戒策略,
為甚麼大家都要忽略這件事情? 
而只會要求老師要愛!要宣導!要溝通!!
若一切只要用心靈就能解決,全世界的人早就得道成佛了!!
 
還有一個數據,這是澳洲雪梨晨鋒報(雪梨最大報)的報導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趨勢研究(Trendof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對全世界大約40個國家的學校進行了調查,澳洲小學生受到欺凌的比例,比國際 平均值高約50%,是全世界小學生受欺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接受抽樣調查的36個國家的4 年級學生中,只有科威特、卡達、台灣和紐西蘭的調查結果不及澳洲。』


 『澳洲的維克多利亞州警方資料也顯示,數百起嚴重犯罪案件是由年齡不到9歲的孩子犯下 的。這些案件包括性侵犯、搶劫和縱火。據警方透露,一些年紀輕輕的孩子甚至還涉及非 法擁有和使用毒品、偷竊汽車、擅闖民宅。』 這就是零體罰的人間仙境,紐西蘭、澳洲、台灣。
如果,這是我們教育所追求的最終人權人本景象,我也只能講天佑台灣。 
因為,我已經看到許多令我發毛的怪獸正在成長。
 
零體罰,很好,但是台灣,根本不是零體罰,而是瘋狂 PS:在外國人眼中,停學是非常嚴重的事情, 他不是讓孩子放假在家打混,而是家長需一人向公司請假陪孩子反省改錯 而損失的金錢與薪水或因時常請假而被資遣, 當然是家長自己承擔,因為,那是你的小孩, 在他無行為能力之前,你需要對你的小孩負責, 若你不請假,放小孩一人在家,那麼社會局會介入暫時剝奪親權, 因為你沒有盡到父母責任,同時還會吃上官司。
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非像台灣現在這樣,


老師毫無權力,卻有無限義務!!而家長就放任責任專出一張嘴。
 
零體罰,很好,我們老師雙手贊成。如果真的按照, 
外國那『先進』的『人本教育』政策和優良的『人權處罰』措施, 
我想,先哭的應該不是老師,而是家長。    
 
【板主曰】
人本集團,我想出發點是愛
但是懲處也是愛的一種,小孩如果犯錯反而有糖果
我想這裡的愛不是愛,而是下半輩子的悔恨
(對孩子及父母而言都是)
許多朋友正在小學教書
(在幾乎不能打不能罵不能管教的環境下,只能放任孩子我行我素的真實情況
甚至會被小學生恐嚇!!這世代真的是變了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圓滿的IEP

這二個月為了結案的問題傷透腦筋,


經過傑爸點破,


發現自己只是跟主任"意氣用事",


其實原本我就沒打算要學校幫什麼,


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


被他這樣一激,感覺不要不行!


今天開會原本沒打算能有任何結果,也做了最壞的打算,


沒想到學校先釋出善意,


直接幫大楷安排巡迴老師,


心中的大石頭總算放下,


只有感謝再感謝~~


也許是林老師替我禱告讓上帝聽見了吧!


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


大楷這二年一定能有不一樣的進步!


最後~~感謝劉錦昌老師和蕭欽文老師的支持!


因為有他們,讓我有喘息的機會,不用再孤軍奮戰!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你為什麼不猜題呢?你可以猜題啊!

網站上看到一篇文章http://www.wretch.cc/blog/asperger/25218319


心血來潮,也問問看大楷!


娘: 考試不會的,你會不會用猜的?

大楷:不會啊!  


 娘:為什麼?

大楷:因為這樣會浪費橡皮擦!

 娘:可是這樣有可能會猜對啊!

大楷:但是猜錯的機率比較大!

 娘:可是這樣分數會比較高啊!

大楷:分數只是一時的,下次有可能會猜錯啊!  萬一下次猜錯,不是很怪嗎?


 


看來傑爸說得對,我們生了一個"聖人"


也許他們的社會化能力差,但也因為沒有社會化,


所以學不會人類的虛假。


我們該讓他獨善其身,還是讓他融入社會,


是我們值得好好深思的課題!


2010年10月1日 星期五

還是放不下!

今天原本是找不分區巡迴老師了解IEP的問題,


因為無意間聽說主任在抱怨:


就已經結案了,還跑來找巡迴老師幹嘛!萬一影響我們孩子的課,怎麼辦!


有事不會找XX國小特教班老師嗎?


心中突然感到很受傷,不過畢竟是自己沒尊重主任在先,還是要跟主任道歉,知會一聲!


沒想到不說還好,一說整個問題更複雜了,


主任一直認為我覺得委屈,覺得我在怪他不幫我爭取!


還講了一些讓我無法承受的話!但我真的沒有!


我真的不是他眼中那種只要補助,溺愛孩子的家長,


他看不到我的無助,感受不到我的需求。


只用他固有的認知去評價一切,


我們之間好像有一道很深的鴻溝,


要跨過去,真的好難好難!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特殊教育法修正草案通過

特殊教育法修正草案通過(99年4月16日)
文/陶瑜
攸關特殊需求學生受教權的特殊教育法修正草案,
已於二○○九年十月經立院會議三讀通過。
此次修法主要目的,
是希望在系統化的章節架構下,
具體規範特殊教育的辦理方式,
以確保整體服務品質,內容變革幅度頗大。


現將其要點及特色綜合敘述如下:
擴大專業參與決策
修正案主張,
主管機關應遴聘學者專家、教育行政人員、
學校行政人員、同級教師組織代表、
家長代表、相關專業人員、
相關機構團體代表成立特殊教育諮詢會,
共同參與特殊教育的諮詢、規畫及推行事宜,
以全面保障特殊需求學生的權益,並促進特殊教育發展。

其次,無論鑑定、教育、評量、輔導及安置,
各級學校應透過專業團隊合作方式,
評估並確認身心障礙與資賦優異學生具有學習上的特殊需求,
且須特教及相關服務措施協助後,再納入特教法適用對象;
對於身心障礙及社經文化地位不利的資賦優異學生,
尤應加強鑑定與輔導,並視實際需求調整評量工具及程序。
學校在訂定個別化教育計畫時,
得結合衛生醫療、教育、社會工作、獨立生活、
職業重建等專業人員,依照評估結果提供服務。

提供學生中心適性教育條文中並規定,
特殊教育的實施,
應從學前向上延伸至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階段,
相關服務措施的提供、設施的設置,
應符合適性化、個別化、社區化、無障礙及融合的精神。
因此學前及國民教育階段,
特殊教育學生以就近入學為原則,
各直轄市、縣(市)應至少設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分校或班),
高級中等以下各教育階段學校特殊教育班的設立,則力求普及。
至於特殊教育學生的入學年齡、修業年限、教育階段、
年級安排、教育場所、課程、教材、
教法及評量方式皆應保持彈性,
學校得根據特殊教育學生的身心特性、優勢能力、
學習特質、特殊教育需求及生涯規畫,
擬具特殊教育方案向主管機關申請,結合相關資源,
提供學習、生活、心理、復健訓練、職業輔導評量及轉銜服務,
並聘任具特殊專才者協助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建立有效行政支持網絡
為了提供特教需求學生持續性支持,
修正案將經費從寬編列,
中央特教預算提高至百分之四點五,
地方政府則不得低於當年度教育預算的百分之五。
各級主管機關應依身心障礙學生家庭經濟條件減免其就學費用,
並獎勵補助辦理各階段特殊教育的民間單位、
多元資優教育方案的績優學校,
與品學兼優或有特殊表現的特教學生。

組織架構方面,
更要求政府成立專責單位,
鼓勵大學院校設置特教中心,
進用具專業知能的承辦人員,並重視其培訓及在職進修。

家庭及相關服務支持方面,
國中小身心障礙學生家長,
至少應有一人代表參與學校家長會及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
學校則應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必要的輔助器材
(包含學習、評量與考試的適當服務措施),
並減少其所就讀普通班的學生人數,
同時提供親職教育、轉介、轉銜輔導等支援協助。
落實績效考核督導制度
修正案尚規定,
各級主管機關應每年定期舉辦特殊教育學生狀況調查,
通報教育安置需求人口,出版統計年報,
並依據實際現況,妥善分配相關資源與規畫各項特殊教育措施,
使各項經費及資源運用能切合學生需求,不致虛擲或無限膨脹。

針對直轄市及縣(市)與高級中等以下
各教育階段學校辦理特殊教育的成效,
主管機關應至少每三年評鑑一次,

並公布評鑑項目及結果,
成績優良者給予獎勵,未達到標準者則加以追蹤輔導。

另一方面,學校每年仍須重新評估特殊教育需求學生安置的適當性,
若特殊教育需求學生或其監護人、法定代理人,
認為學生在鑑定、安置或輔導的過程中權益受損,
都可向主管機關或學校提出申訴,
依照法定程序要求相關人員解決或改善。
本次修法雖延續身障優先,兼顧資優的基本方針,
卻更著重服務輸送的主動與周全性,
也試圖透過跨領域資源整合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身為第一線教育人員,殷切期盼未來相關子法修訂時,
地方教育主管機關能充分獲得授權,
讓資訊流通更為公開迅速,資源取得途徑更加多元便利。.
資料來源 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參加星媽讀書會

今天第一次去參加星媽讀書會,


有位媽媽被孩子的問題和旁人的眼光深深困擾著,


想當初我也是這樣的心情,也曾歇斯底里的嚇壞親友,


走到幾近崩潰的地步。


仔細想想當初是怎麼熬過來的,


幸好有網友的支持,老師的相挺,


最重要的應該是我打死不退、不服輸的精神吧!


當初一直想證明自己有能力扮演好母親的角色,


到處上網查資料、參加研習、到圖書館看書,


只要跟教育扯得上邊的東西,一一涉略!


也不斷的跟自己洗腦,自己走的路是正確的,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別人不可能為我的孩子的未來負責,孩子只有我了!


雖然也有一度哭著跟楷子爹說:我無法愛大楷,請你多愛他一點吧!


但這些都過去了,事實證明我的堅持改變了我的家,


我的堅持換來的是現在的幸福美滿。


還在等待救贖的星媽們!


不要再等了,你就是孩子的救星!


2010年9月26日 星期日

恐怖的地雷!?

昨天一家人去看小瑋比賽,


走在路上看見滿地都是狗大便,


楷子爹就說:"小心!地上有地雷!"


大楷:怎麼可能!     


 我提醒孩子的爹,這種比喻他聽不懂!


楷子爹繼續解釋:這是一般人之間的幽默,就是指狗大便的意思!


大楷生氣的說:哪裡幽默ㄚ!踩到地雷會死耶!


楷子爹仍不死心:因為三步一小坨、五步一大坨感覺就像地雷!


大楷開始很認真的數幾步......


這下又要開始解釋三步一小坨的意思了.....


不過,我還真佩服楷子爹,現在居然能平心靜氣得向大楷解釋!


要是以前早就........


看來!大楷把楷子爹調教得不錯呦~~


 


2010年9月24日 星期五

不要讓疾病名稱,成為孩子的代名詞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俗稱過動兒)」或是「廣泛性發展障礙」等患者,應該用


「全心全意將注意力放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很有專家特質」的語句來描述。


在"轉換孩子情緒的22句話"這本書中,看到這句話。


這本書裡的方法,我幾乎都滿認同的,


尤其是等待和建立規則以及彈性思考,更是我在教大楷上,花最多時間的。


很高興能在書上看到與我相同的理念,這表示我以往所堅持的都是對的,


大楷的成長也非偶然。希望我的努力,能讓還在觀望的星媽,


有更多的力量,堅持走不同於其他人的路。


------------------------------------------------------------------------------------------------------


   轉換孩子情緒的22句話--三采文化


目錄:
第一章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1 「不痛了,不痛了,痛痛飛走了!」……利用撫摸轉移孩子的壞情緒。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2 「拍拍喔!」……節奏感讓孩子好安心。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3 「我們去外面吧!」……以多樣化的刺激轉換孩子的情趣。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4 「我們來唱歌吧!」……親子同樂讓孩子更開心

第二章 幫助孩子區分事情的段落或優先順序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5 「好了,不哭了喔!」……為孩子找一個結束點。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6 「這樣就行了!」……讓孩子知道沒有什麼大不了。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7 「整理完玩具後就來吃飯喔!」……直接說明要孩子做什麼。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8 「請你第一件事先做這個!」……提示孩子處理事情的順序。

第三章 協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9 「好好吃喔!」……與孩子擁有共同的感覺。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10 「那也沒辦法喔!」……幫助孩子擁有積極的心情。

第四章 促使孩子控制情緒的起伏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11 「先聽一下別人說話吧!」……幫助孩子理解說話的決定權。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12 「用一半的力氣丟丟看!」……幫助孩子調節力道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13 「你已經是哥哥了!」……讓孩子明白大人期待他做什麼。

第五章 利用等待讓孩子學會忍耐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14 「把手放在膝蓋上喔!」……幫助孩子觀察與學習。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15 「先等一下喔!」……讓孩子一邊期待、一邊等待。

第六章 改變孩子的觀點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16 「你想要什麼東西?」……讓孩子因期待而採取行動。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17 「我們約定喔!」……建立規則。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18 「或許是……」……幫助孩子彈性思考。

第七章 讓孩子清楚傳達自己的想法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19 「不要!」……讓孩子坦率表達自己的意願。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20 「不知道!」……幫助孩子正確傳達自己的想法。

第八章 利用報告和確認等工作培養孩子的自信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21 「你昨天做了什麼事呢?」……對孩子表示關心。
轉換孩子情緒的一句話22 「你覺得這樣做可以嗎?」……促使孩子向周遭的人學習。


2010年9月22日 星期三

是享有特權,還是爭取權益?

今天是中秋佳節,和幾個好朋友一起烤肉聊天。


不免把最近煩心的事一一吐露,


果然,得到了一些不同的想法與感觸......


我總是無法把自己的思緒整理清楚,


讓自己在自我感受和別人的眼光中不斷的拉鋸,


無法找到中間的平衡點。


朋友提醒我:資源是要自己主動爭取的,而不是仰賴別人施捨!


別人會覺得我們總是在要求,是因為在他們眼中,我們花一張嘴就增加他們的工作量!


如果我們能展現我們的積極用心,相信他們也會無從推辭。


我們總是很直覺的認為老師應該要認真負責,但老師也是一份工作,


也沒有法律規定老師應該要"認真負責"到什麼程度,


就像任何機關團體都會有積極和消極的員工,是一樣的道理。


但身為家長的我們,是沒有權利選擇逃避的!


我們需要麻煩老師的地方很多,所以我們必須比一般家長做得更多!


況且特教更是很難引起老師們的熱誠,尤其是在沒有特教背景的老師身上,


面對我們的孩子,他們有時也很難感同身受。


我想我們都對老師有太高的道德標準,


這樣的認知,只有造成我們與老師更多的摩擦,


也許我們應該換個角度想------有工作熱誠的老師是家長教育出來的。


多體諒老師、感謝老師,做老師的後盾、給老師支持,


也許就會少很多紛爭了吧!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大楷被結案了,我該開心嗎?

這學期老師通知我,大楷已經結案了,所以以後不用開IEP了!


我感到相當訝異,也不懂是什麼意思?


我詢問輔導組長,組長說是不分區巡迴老師向鑑輔會通報結案的,


這我就更感到疑問了,大楷說整學期只看到巡迴老師一次,而且只有下課10分鐘,


這樣就能判定他已經不需要輔導了?


這樣的決定,輔導組長認為我要感到開心,因為這表示大楷已經進步很多了,


但是上次複診,醫師認為大楷還是有很明顯特質,


我真的可以感到開心和放心嗎?


如果國中有狀況,被結案的他能怎麼做呢?


心中充滿了一大堆問號?????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

2010年9月11日,參加了空中大學的始業式,正式成為了大學新鮮人。


心情既期待又興奮,同學們個個臥虎藏龍,


老師風趣幽默,一開始就跟新生來個互動遊戲,


裡頭有從十幾歲到七十幾歲的同學都有,


也有最有衝勁,想最快畢業的人-----就是本人我啦!


(老實說,聽完簡介後,只想拿到學位後,在這裡混下去,不想畢業了呢!)


也有最令人敬佩、學歷最低卻仍然想努力進修的同學、


也有想在職場中多一份能力的同學,


聽了同學們來念書的目的,讓我對這個學習環境有了更多的期待。


接下來,就是學長傳授學習經驗以及社團的介紹,


(學長修了6個學位,起初覺得不可思議。我想,他應該也是愛上這個大家庭了吧!)


空大不但是學習知識的地方,也是學習人際互動的好所在,


大家的熱情溢於言表,當初的忐忑不安,


現在看來,只是自己嚇自己罷了。


接下來,就要開始過著忙碌充實的生活了!


早上念書,下午上班,晚上伊甸服務......


非常期待接下來日子,一定能讓自己的人生染上不一樣的色彩。


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老師若有問題? 家長應如何處理?作者﹕黃如真(台灣/ 高中教師)

   嚴禁體罰讓學生越來越難以管教,雖然家長授權處分,並支持老師嚴管,但是多半老師選擇睜一隻眼、


閉一隻眼,以明哲保身。但是,也真的有老師管教不得當的時候,家長又該如何處理?新聞報導常看見


有家長端出議員、或讓老師吃上官司等等。其實,家長在贏得那口氣的當下,卻輸掉了教育孩子的珍貴意義。


 


    猶記得小女小一的時候,有一天,我按照往例去學校接她,不料,老師帶著學生魚貫地朝校門口


出來,卻怎麼也沒看見她的影子。我於是將車停下,走進校門,剛好碰上她的導師,我還沒開口,


那位女老師看到我就表示,孩子被留在教室,我謝過老師後,往教室走去。


 


    到門口,只見她小小的身影獨自一個人背著書包,直挺挺的站在電視機旁(被罰站),一看到我,


她叫聲「媽媽!」,眼淚就忍不住掉下來,我當下看了很不捨,因為偌大的教室,只有她一人在裡面


。我告訴她說:「不要哭,媽媽等一下聽老師怎麼說。」只見老師隨後就來,什麼也沒多說,就說:


「可以跟媽媽回家了。」


 


    我牽著她的小手,輕聲告訴她:「待會兒在車上,媽媽聽妳說發生什麼事情了。」她一上車,話未


到嘴邊,眼淚又掉下來了。我要她慢慢說,才知道,放學排隊時,她看見前面一位小朋友的書包有皮卡


丘的吊飾,於是好奇地把玩了一下,沒想到,剛畢業甫任教的女老師,已經被這群亂無秩序的小朋友弄


得一個頭兩個大,看見女兒的動作,就把她留下。女兒辯解的表示,當時有更多小朋友大聲講話、推擠


,但是,只有她被留下。(顯然,她覺得被重罰,有些委屈。)


 


    我搞清楚了這來龍去脈之後,以自己同樣也是老師的角度來看,第一個念頭,直覺老師有些小題大


作,而且的確有失公允;後來想到,老師剛畢業,面對剛上學的小孩,難免手忙腳亂。但是,我要怎麼


跟孩子說呢?想了想,我對孩子說:「妳不要傷心,其實,老師會這麼做,是因為妳是班長,老師對你


的要求更高,媽媽覺得這次的事情正好可以提醒妳,要做同學的模範,才是老師的小幫手喔!老師認為


妳可以做得到,才會這麼嚴格的。」小淚眼人兒聽了似懂非懂的點點頭,但是委屈之心好像頓時煙消雲散。


 


    我覺得,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學習一些重要的功課,如體諒和尊重。於是,當時的我即便不贊同


老師的做法,也不會當面批評老師來安撫孩子。畢竟孩子還小,價值觀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被建


構著,我希望孩子學會尊重老師,而不是對老師不信任,這樣,才能有更多的學習、成長和被教育的機


會。再來,同樣是教育崗位上的一員。我相信一回生二回熟,年輕女老師會很快適應這群小小孩。


 


    「尊師重道」是自古以來的美德,我們做家長的,在面對孩子在學校遇到的問題時,請不要被親情沖


昏頭,和孩子一起大罵學校、教師、或其他的學生,因為事情的真相不能只憑片面之詞。而且,理智的家


長要以身作則,告訴孩子如何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問題,這才是真的替孩子著想,這樣的結果往往會是三贏


的局面:家長身教典範、教師受到尊重、孩子的看問題的思維擴大、懂得體貼別人的辛勞,這絕對比在旁


幫腔胡亂罵一通,來得有意義!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伊甸導引員




原本報名參加導引員是希望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也能幫助到需要幫助的家庭。


沒想到自己的收穫,比想像中還多。


裡面的夥伴,大家都充滿助人的熱誠,進入家庭後,雖然有些不安,


但還是很努力的竭盡所能幫助輔導家庭。


我所接觸的家庭,和我本身的身長背景有很大的差異,


剛開始我跟其他夥伴們抱怨家庭的狀況,但經過主任的提醒後,


才發現自己也掉進了偏執的陷阱,用了自己的價值觀去評論他人,


卻忽略了環境、以及所面臨的困境是大不相同的。


反思自己在跟別人訴說教養困難之時,也只有相同的經驗的人,才能理解我說的,


常面臨無法體會的人無情的批評!


既然感受到這樣不舒服的感覺,怎麼還用相同的方式去對待其他人呢?


我試著讓自己真正進入這個家庭,


去體會如果身在這個家庭,我是否真的能像現在一樣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困頓,


也開始欣賞他們面對生活的勇氣以及思考如何能讓他們更自在的面對未來的挑戰。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親師衝突誰受益?林均恩

親師衝突誰受益?林均恩




flash.yih.tw3 i4 s5 B& D/ _2 _! ?- D. s


林均恩

因為在學校擔任行政工作,
主要在支援老師教學,及提供家長和學生各項服務需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常常接到家長對老師班級經營的抱怨電話,
倒是很少接到家長肯定老師教學的電話。

這樣的現象真不是一件好事!
因為親師之間的衝突往往造成「三輸」的局面。


有一天,一位家長打電話向我抱怨孩子的老師,
主訴的內容是老師「規矩太多」;
請他具體說出老師設定的不合宜的規矩是什麼,
好讓我在跟老師了解、溝通、調整做法時有所依循,
結果他想半天舉不出例子來,
最後,他說:我的孩子就是不欣賞這位老師的做法!

是的,如果家長不欣賞老師,孩子也不會認同老師,
結果孩子在教室的學習效果受影響,
在沒有家長的支持下,老師的教學也很難成功,
這樣不是「三輸」嗎?


幾年前,當我還擔任第一線的教學工作時,
一定在和家長見第一面時,誠懇地向家長請託,
希望他們在孩子面前多為我說好話,
而我的不足之處,期望親師之間能坦誠溝通,
這樣做不是為了個人沽名釣譽,而是希望家長協助我,
讓孩子打從心底願意認同我這個老師,
進而能夠好好的帶領孩子學習。


畢竟,少子化的現象,造成孩子在家庭裡的地位「崇高」,
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要讓他三分,
如果老師沒有一點兒威信,孩子他怎肯好好學習?


一位老師的札記寫著:
感謝我的一位教授家長,
但不因為他是教授他就挑剔我這個小小老師,
他常常在孩子面前讚美我的教學,
而私底下給我許多很好的教學建議,

在他的幫助下,我的教學很有進步,學生學習也更有成效……。


在昨天那位家長的電話裡,我也誠懇的告訴他,
我相信老師的「規矩」讓他和孩子很難接受,
我一定會傳達讓老師知道他們心裡的感受以及難以配合的苦衷,

同時,我也希望他為了孩子好,
正確的做法是──盡量幫孩子看到老師作為的正面之處,
負面之處留待與老師溝通,如果親師生都願意調整心態,
說不定所有的問題就迎刃而解,如果一直僵在那裡,多難過呀!


2010年7月15日 星期四

【理情行為治療】--張老師文化

摘要:


事實及真理都是由人們辨認出來的,因此就沒有客觀或真實的存在。要找到普遍的真理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而所有道德的信條都蘊含建構的本質,非單一因素所成。


為了找出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必須仰賴解決的目的和目標,然而這些標的總具有爭議性,從不是絕對的。我們可以選擇哪些目標和目的,這不代表絕對同意那些標的較好或較差。


理性是自我協助;非理性是自我挫敗。理性也意味著協助群體運行並達成其基本目標,而非理性則嚴重干擾群體的運作與福祉。


健康的負面感受:悲傷、後悔、沮喪、一時的盛怒等;不健康的負面感受:恐慌、憂鬱、狂怒、自憐等。


你永遠是一個舉止良善或失措的人  卻不是一個好人或壞人。


完全接受你的不幸或軟弱行為  然後試圖、不斷嘗試改變你的行為


常見的非理性觀念:


(1)一個人應該被周圍的每一個人所愛與稱讚! (過度概括化)


(2)一個人必須非常能幹、完美及成功。如此他才有價值!(過度概括化)


(3)一個人應該依賴他人,且必須有一個強者為靠山。(過度概括化)


(4)一個人應為別人的問題與適應不良感到難過。(過度概括化)


(5)不幸福或不快樂是由外在情況所引起,一個人對不幸福、不快樂是無法可施的事實! (自我貶抑)


(6)逃避困難及責任,是比面對它們容易! (自我貶抑)


(7)對危險、可怕的事情我們必須非常關心,而且必須時時刻刻憂慮其危險性及可怕性! (災難化)


(8)期待不得償,或計劃不能實現,是一件可怕的災禍! (災難化)


(9)過去的經驗與事件決定影響目前的行為,而那些影響是永不消失的。 (災難化)


(10)每一問題都只有一個正確、完善的解答,我們必須找到它。不然,那將是災禍。 (災難化)


(11)有一些人是不好的、邪惡的、卑鄙的;他們應該被責備、被處罰!(責難)


艾理斯相信,上列十一種非理性觀念,在許多人的腦海裏已經生根,但是現實生活中,卻大多不符,所以持有這種想法的人容易發生情緒困擾,覺得心情不舒暢。但事實,能夠反過來不受這種非理性想法困擾,該人則不容易受到那麼深的情緒干擾。


讀後感想


我們遇到問題,常常會把問題貼上對錯的標籤,很容易因為情緒而無法看清真正在意的事。也因為想「導正錯誤」,不自覺的將自己和他人陷入非理性的泥沼之中,不可自拔。


正面思考不是合理化負面行為,而是承認錯誤,並產生積極作為。只要能審視自己的非理性思維並接受它,就較容易發展出正面積極的作為。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最新近況

最近常常跟一位有趣的網友在討論心智理論。


原本是想幫助他,但道行不夠,所以只能潛水觀戰囉!


今天大楷又出難題給我們了!


他跟弟弟互罵智障,楷:你要說我是智障拿出證據來啊!


爸爸出面主持公道:你不說弟弟,弟弟也不會這樣說你!


:每次都先罵我。說完,頭也不回的往樓上走。


爸爸把他叫回來:我是在教你,不是在責備你。


你說我每次都先罵你,這樣說對我公平嗎?


楷改說:幾乎都先罵我。


:現在改成幾乎了,如果我沒把你叫回來,這樣的評論對我公平嗎?


我只是告訴你怎麼做比較好,你真的覺得弟弟是智障嗎?


:!我覺得他的行為讓我覺得他是智障,


他如果覺得我是智障,也要提出證明。


爸問他什麼行為讓他有此感覺,


:我沒有把他的球坐破,我是把他的球坐洩氣,這都不懂,不是智障嗎?


:這還不是一樣!


:不一樣,坐破就不能恢復,洩了氣只要打氣就可以復原了。


:那你為什麼把弟弟的球洩氣?:因為我在做事,他踢球太吵了!


:那你可以好好跟他溝通啊!


:溝通也沒有用,講了幾百次都一樣沒用。


:罵他智障就有用了嗎?


楷:對!他就不會繼續吵了!..........


................................


爸:就算沒用也要繼續溝通,不能使用暴力。


:我沒有使用暴力,我沒打他。


:語言暴力!:我沒罵他,我說的是事實。


:你把他的東西弄壞。


:我沒有用壞,充氣就可以用了。


:如果我擔心你射到我,所以把你的竹槍拆了,也可以囉!


:可以,我會自己再組。


:那我把橡皮筋剪斷。


:我再黏回去。


:爸爸拆了你的槍,你不會很難過嗎?


:會,這是我自己做的,球又不是弟弟做的。


…….:球又不能射。


:爸爸是在告訴你類似的狀況,你看出這是類似的狀況嗎?………


:我很害怕你會射到我,所以把你的槍拆了,可以嗎?


:我現在沒有要射啊!:弟弟現在也沒踢球,你也把球洩氣了。


……爸:我只是告訴你,還有其他更好多方式解決。楷:這些方法都太慢了......觀點一直無法對焦,中間還有很多激辯,我實在記不住,


只能說:這一切的一切,真是考驗父母的智慧啊!


不過,也發現他逐漸社會化中,居然會說「講了幾百次」這麼不精準的話了!也算是意外的收穫啦!


2010年7月8日 星期四

開心!

這個禮拜大楷的老師"義務"幫我陪大楷,


雖然大楷很想留在家,但卻只是可憐兮兮的詢問,不敢堅持不從。


昨天他還會"拜託"我幫他倒水,理髮師幫他做造型時,我看得出他十分不舒服,


但他卻沒有發脾氣,只不過一離開就馬上把'色逗"好的髮型馬上弄平,


看來他的社會適應真的越來越厲害了呢!


很開心的告訴老師他的進步,老師反倒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他的發展到了本來就會如此。


我們聊到社會適應的問題,老師也點出我的盲點,"我一直太過關注,造成了自己和老師很大的壓力"


孩子的問題不可能馬上解決,在這段期間所面臨的耳語也不需太在意,


只要在遇到問題時,抓住機會修正,慢慢的他就能知道應該如何反應。


我想她應該是想要告訴我,我其實已經準備好了,只是對自己一直沒有信心。


也許是自己沒受過什麼高等教育,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摸索,


沒有人告訴我,我是否走在對的路上,反而反對的聲浪接踵而來,


我就一直在這種矛盾中奮力的前進,


也許就是如此,我才不至於剛愎自用,才有動力尋找答案吧~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意外的驚喜!

今天突然收到星媽"AMY"遠從高雄寄來的包裹,


裡頭是一本"讓慢飛天使迎向陽光-自閉症教養入門",


裡頭從自閉症的理論到實務,甚至還有家長分享以及如何跟老師溝通......等等,


整理得超級棒的啦!


之前他就送我很多書,這次還特地寄這本寶典給我...


我真是太幸運了,能在網路上遇見這位貴人!


也許是上天看不下去了,特意派來的天使吧~~


Amy 真是太愛你了!!!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詢(SFBT)-許維素教授

引用自米格魯的隨想隨記http://www.wretch.cc/blog/daan/6663051#comment248891426


例:一個學生一個禮拜應該有五天要來上學,可是他只來了兩天,
一般的大人會唸他?「怎麼只來兩天?」,但是SFBT看重的是「例外」。
所以老師應該問:「是什麼原因讓你那兩天想來?」
由學生自己的陳述找出他想來的原因,也就是讓偶然、成功變成恆常
大家都看「問題」,但是SFBT看「例外」
SFBT
第二個重點就是「一般化」(常態化)
例如:當父母陳述青春期孩子的問題時,


*          諮商者可以跟媽媽說:「一般的孩子也是如此!」
將他孩子的問題一般化,因為事實上很多孩子也是如此。
很多學生到了選填志願時總是很無助,這時候我們可以說
「對呀,對未來不確定,一定會很著急,這是很自然的。」
SFBT
的第三個重點就是「重新建構」(至少、在乎、意義)
也就是如何從黑的找到白的。
例:父母跑來說孩子講也講不聽,還和父母親吵架,父母親很難過又生氣
這時候輔導人員可以說:
「你很辛苦,也真的好用心。看得出來你很關心你的孩子,至少你很關心他,你想和他建立更好的關係。」
如此一來,父母就比較容易進行後續的談話,也讓他們知道自己其實很努力、很愛小孩。
SFBT
的第四個重點就是讚美(直接、間接、自我)
--
同理接納並轉化情緒
--
尋找正向循環的可能性及要素
--
社會建構論與系統觀
例:某科老師跑來跟導師說:「你們班上課很吵!態度又不好!」
要是平常導師大概就會生氣,然後想:「那是你上課才那麼吵,其他老師上就不會。是你自己要檢討!」可是SFBT不會這樣說,而是說:「老師上課如果遇到同學生鬧,一定會很生氣。要是我是你,我一定也會很生氣。可是你好用心,那麼關心我們班,還特別來告訴我,真的很感謝!我會去查清楚,也謝謝你!」
這樣的說法不但可以化解僵局,又可以讓雙方都很滿意!
老師提出幾個問句,有助於解決問題。


ü          什麼時候問題沒有發生?


ü          什麼時候問題比較不嚴重?


ü          什麼時候問題發生時間比較短?


ü          什麼時候問題會停止發生?


ü          問題以外的例外情形?
其實就是問他上一次的成功經驗、有效的方法及資源為何?
並不是使問題消失,而是問他們「是什麼力量來支持他們面對問題?」
因應
--
如何熬過來?
--
在不好的情況下,如何做了一點點好
--
狀況不好問的越細及優先問
例如:我們可以說--這些問題發生那麼久了,是什麼力量或方法讓你撐下來的?
轉移焦點至自發的因應策略
深度同理又具鼓勵及行動策略
承受生命不可預期的挑戰之能力
生命不可能沒有壓力,但是我們可以學會如何在壓力中找出一條可以走的路。
例:一位太太很難過,因為先生已經過世三個月了,她還是每天以淚洗面,
後來覺得自己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所以來求助。
SFBT
會說:「配偶過世會很傷心是很自然的」
接著問:「這三個月來你哪幾天會過的好一點、少哭一點的?」
回答說:「做法事的時候,因為不能哭。」
法事可以為先生做一點事,所以「為先生做一點事」就是太太在意的事。
接著問她:「如果你先生在,你先生會希望你幫忙做哪些事?」
回答說:「照顧好兩個孩子,然後撐住店面!」
然後SFBT就可以跟他說:「先生的遺願就是你的力量」,讓她慢慢地接受,
再勇敢地站起來。
SFBT
說的是:「傷心是自然的,是什麼把你撐起來的?」


例外架構:我看到...覺得很欣賞與珍惜
我也看到上次你在A部分表現不錯(如你已經交了4次作業),你是怎麼辦到的?
你可以再做一次嗎?你可以維持(一段時間)(年齡越小的孩子,時間要越短)
我好像看到B多做,會對你有幫助,是嗎?會讓你可以多做到A,是嗎?
你認為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你多做到A呢?你會見藝大家如何幫忙你?
例外架構
--
與其教學生新的,不如先探討他已會的
--
多做對的,就無法做錯的
--
先多讓學生做有用的--不會更糟
--
最有助益的例外及目標有關的


例如:大四學生想考公職,又想念研究所、又怕考不上,又想畢業去當兵
不知如何抉擇
SFBT
會說:「那你以前面對這種升學或選擇的問題,都是如何面對、解決的?」
可以讓他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到答案,如他以前是如何做決定的?
也許是和人討論。學生可能會答:「因為每個人都害怕考不好,我就告訴自己,如果我現在越努力準備唸書考試,我越念得下去,就會越有把握!」
所以他就會努力去念,重點就是讓學生知道,哪些是可以自己控制的,
那些是不可以自己控制的,這就變成用他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而且不需要重新學習。
SFBT
的人也常說:「你要面對的,是你沒有辦法決定的。」
鑑定安置晤談及分發會議可能出現的問題:
問題一
「既使不管去的學校是不是你希望的,那你會怎麼選擇?」
問題二
「萬一去的學校不是你希望的,你(家長)會怎麼協助他?你們以前怎麼做?」
例:有一個媽媽教了一位特殊生,每次教東西都要教20遍才會,媽媽很生氣,
找輔導老師晤談。
SFBT
的老師會這樣跟媽媽說:「為了讓他學得更好一點,教他20遍是需要的!
你的堅持是對的。至少你希望這個孩子是好的,是跟一般人一樣的。」
你願意做的,是你能控制的,人所不能控制的,就是生老病死和其他突發的事故了。
個案類型
--
來訪型(非志願個案)
先生說,被太太叫來,如果不來找專業人談,就要離婚。這樣的先生並未做好解決問題的準備,他是被逼來的。
--
抱怨型(潛在消費型,需運用大量讚美、同理)
一來就是抱怨、訴苦
--
消費型
一般老師遇到的學生,只是來說說想法,問一下答案


學生犯錯的意義-目標
犯錯--正向動機與需求--正向目標
        --
不當行為--回想或學習建設性方法
--
問題不是問題;處理問題的方式才是問題
--
你一定有一個重要的理由
--
這行為何以有幫助?
--
如果...(方法)適合嗎?你是怎麼判斷的?
以其目標輕輕挑戰其不合適行為
--
符合青少年的自主意識並訓練自我負責


另外SFBT強調尊重需要、需求肯定、行為教導
例:一早要出門,父親自己穿短袖,卻給孩子穿毛衣。
孩子想脫,爸爸說:「你會冷」,孩子說「那你怎麼穿短袖?」
爸爸說:「我不冷,你會冷!」
孩子會錯亂,因為孩子明明覺得不冷,可是爸爸說他會冷。
其實爸爸應該說:「我擔心你晚上回來,天氣變不好,你可能會覺得冷!」


性侵害的案件也是如此,明明很痛,可是加害者卻跟被害人說:「你很舒服!」
或是「因為你很髒,所以我要這樣對你!」也是這種讓對方錯亂的作法、洗腦
完全不尊重對方的需求。

例:學生作弊,抓過來談,不是破口大罵他作弊。
SFBT
的人會說:「你為什麼要作弊呢?」
孩子回答:「考不好,媽媽會一直罵。老師也只在意功課好的同學。」
SFBT
說:「你作弊表示至少你很在乎成績,會在意成績很不錯耶!但是作弊對你有什麼幫助呢?」
「你以前考試成績也有不錯的時候,你有什麼方法呢?」
「你很在意成績是很好的,可是用作弊這個方法是不對的。」


師長生氣之前應該多說:
「你一定有個重要的理由讓你做了這件事,來,說說看!」
等他說了,再教他正確的方法,也要多說:「我不懂耶,為什麼你要.........(做那一件不好的事)?」

升學晤談時,如果家長堅持要小孩安置建中,
可以問媽媽:「你是從哪裡判斷出,他可以念建中?」

許 老師提到她以前念北一女中時,
一開學被班上臥虎藏龍的同學們嚇到的經驗
但是她很快地就學會:
1.
欣賞別人
2.
很快速地學習


輔導的時候可以學生討論:一般人碰到這種問題的時候,可能會有哪幾種選擇?
然後學生逐一講出來的時候,可以繼續跟他討論,那你會怎麼選擇?
人生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如果把生命拉長來看,這一點挫折不算什麼!


學生犯錯的意義--目標
--
問題已經是問題,如何處理及「示範」處理的方式才是重點
--
學生做錯代表著他需要學習或重學
--
學生犯錯正是教他的好時機
--
傷害性目標--內在隱含需求的辨識、接納與學習正當滿足
--
學習需要時間,重新學習更是


問題已經發生了,如何解決才是重點。


教養孩子,打罵是最差的,會導致惡性循環。
一個因為女朋友跑了、自殺未遂的孩子又再度割腕,問他原因,
學生覺得做錯就該被罰,所以割腕。
因為他以前小時候只要在家做錯事,就被罰站在陽台罰站吹冷風一整晚,
所以他不容許自己犯錯!
例:
一位大三的醫科學生不想念醫科了,爸媽很生氣,結果學生自殺,
還好被救活了。爸媽讓步,不再逼他念醫科,可是過三個月又自殺了。
原因是爸爸跟他說:「你也鬧夠了,可以回去念醫科了!」
第二次自殺,父母更是生氣。
SFBT
的老師跟父母談:「他大三已經20歲了,他如果不念醫科,大可以選擇離家獨立,可是他並沒有。他選擇留在家裡,可是又得繼續念他不喜歡的醫科,所以自殺,那是因為他在乎你們的愛呀!」父母親落淚。
許 老師也列了一個評量問句
1
10分讓對方評分
各向度(相現況、意願、信心)
不同對象(關係問句--系統觀)
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例:你現在想不想談,1分是不想,10分是很想
你現在心情如何?1分是不好,10分是很好
你有多少信心?1分是很少,10分是很有信心

如果只有3
可以說:「哇!有3分,那為什麼有3分呢?」
可以在問他:「那你目標是幾分?」
比方回答目標是7
「那從3分到7分,你覺得需要什麼努力?」
要記住:孩子不願意做某事,都是有原因的!
升學晤談時,可以問學生:「你很想去這個學校,從110分打分數,你是幾分?」
如果是媽媽堅持要去某校,可以讓孩子先評個分,然後讓媽媽猜猜看孩子會打幾分?
或是問學生「你到這個學校去,你覺得快樂的星星會是幾分?」
父母常說,我希望他考第一名,可是事實上我們都知道不可能。
這時候可以問家長「你從哪裡看到,他是可以考第一名的?」
SFBT
初次晤談的內容:(參閱講義)
1.
是什麼原因讓你來這?你的目標是什麼?
2.
奇蹟式問句:幻想或發現可能的解決圖像,可以用來確定晤談的目標及重點
        
「當奇蹟發生後,你的(老師、同學、父母)會注意到你有什麼不同?」
3.
第一個徵兆:「當你不再(發脾氣、爭執)?你會最先注意到自己自己了什麼不一樣的事情?」
4.
事件/例外
5. 0-10
的評量技巧


 


2010年6月27日 星期日

星兒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王意中醫師

 


一、規則與例外:提升星兒的彈性應變力


星兒對於改變感到不自在,過多而不定時的療育反而造成孩子的適應不良。


若要安排療育,盡量安排在同一時間,以避免發生不能預期結果的焦慮。


星兒焦慮時,盡量保持沉默,身邊的人能不講話就不講話,運用肢體表情表達,等他


冷靜後再處理。



適應不良、焦慮、過度興奮時,容易產生自我刺激,因此可作為判斷他穩不穩定的指標之一。




當自我刺激出現,很有可能是給的指令太多、太難、太複雜。

策略:


提供符合能力的活動;


轉移其注意力-給他喜歡的事物;


安撫-找出過去成功的經驗;


關燈-利用光線的快速變化給予更突顯的感官刺激。





紓解負向情緒:

找出什麼情境是他最自在的,營造一個角落,裡面有能讓他放鬆的事物;


當孩子卡住,一直繞著話題打轉,直接轉移跟話題完全無關的事,不讓他沉浸其中;


給孩子幾個允許的情緒出口-將事件寫下再撕掉,代表事情已結束。


定期將心中不滿的情緒抒發。


二、在輸與贏之間:提升星兒的挫折忍受力


給他各種可能性,釐清他是在意輸與贏所帶來的後果,還是輸贏本身。


示範各種可能性:輸的要打針,贏的吃糖果,要輸?要贏?


聚焦在例外,先請AS先上,讓他有成功經驗,將成功經驗不斷累積。


三、協助星兒情感表達:從大人開始


幫他說出心裡話:我猜你一定覺得……




接受生氣的情緒,不接受為所欲為的行為。

建議早上發生狀況,中午再處理。



四、花與蜂之舞:提升星兒的同儕互動力


能不能幫他找個伴:AS最怕過動,最適合唐寶寶。


到便利商店最前面架子,注意現在流行玩具。


多幫孩子留下最棒的 紀錄給 老師,讓老師給他好的第一印象。


先讓他在旁觀察規則,再遊戲。


提供他問題解決秘笈,一張A4寫一個問題。


利用google搜尋表情圖片(用英文搜尋),多帶孩子散步觀察他人。


 


問題解決五步驟


 


1.      !什麼問題?


2.      有哪些方法?


3.      哪個方法最好?


4.      做做看!


5.      行得通嗎?     行不通,回到步驟一。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分班!又是一大考驗!

時間過得好快!轉眼間大楷要上高年級了!


最近為了分班的事,整個人慌亂了起來,


學校對於孩子分班後的適應評估"信心十足",也讓我有強烈的不安全感。


我一直希望老師能多給我2年時間,不要那麼快就判定他已經有能力適應環境,


但老師也一再強調,我是過度保護,永遠沒有準備好的一天。


被趕鴨子上架的感覺真的很慌,但該做的努力我也都做了,


還能怎麼樣呢?


一個個考驗接著而來...


只能希望自己能快速成長,趕上老天交給我的任務囉!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開心!

今天很開心~~


老師告訴我,他試了我的方法後,學生真的有進步!


以前有協會邀請我擔任協會志工,我總認為自己無法勝任,


對於自己的教養方式也是一再修正,總覺得一定有地方不夠好,


所以孩子才會有狀況!


看著孩子一天天進步,別人採用後也很ok~~


終於對自己有一點點信心了!


不過,老公的冷水總是能很快的把我拉回現實!


我要努力的空間還很大呢!


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自閉症類疾患之臨床及分子基因學研究

自閉症類疾患之臨床及分子基因學研究
(NSC 96-3112-B-002-033)

親愛的家長,您好:
本研究獲得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進行自閉症的臨床及分子基因學研究,
這是由臺大醫院、長庚醫院、台北市立療養院及
桃園療養院的兒童精神科醫師共同進行的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收集自閉症患者的臨床及家庭資料,
希望找出其致病基因和環境因素。我們會努力地執行研究,
希望在孩子未來漫長數十年的人生路途中,
因為此研究的發現,能夠提供有效治療的參考。

自閉症是以人際社會互動與溝通障礙及反覆的行為和侷限的興趣
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發展障礙。

造成自閉症的原因雖仍未有定論,但可能有多種成因,
其中基因遺傳或突變可能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在臨床及基因研究中,正確嚴謹標準化的評估,有助於確定診斷,
以及評估目前自閉症狀的嚴重度和社會功能。

由於目前尚缺乏有效之生物療法及預防自閉症的方法,
因此,發現自閉症之致病基因,
不僅有助於自閉症的診斷、病理研究與治療,

並且對自閉症的預防與遺傳諮詢也很重要。

本研究的對象為3歲以上
患有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的兒童青少年及其手足和父母親。


研究項目包括會談、智力評估、自填式問卷、抽血檢驗
(如心智年齡符合則可能加入神經心理學測驗及腦部核磁共振造影等),
並無任何其他侵入性評估。

您們的參與不但可以獲得完整診斷和臨床評估,並可得到個別的評估報告,
也可篩檢另一孩子是否有發展上之問題;
我們預期,此嚴謹的研究,
將有助於發現致病基因、環境因素以及發展治療資源及策略的參考。

我們的研究團隊將遵守研究倫理,
所有的資料只做整體分析,對個別資料絕對保密。

此請您們安心地接受我們誠摯的邀請並參加本研究計畫。
詳細的評估內容及每項施測預計花費的時間附於下頁,
若您有任何問題或要預約評估的時間,請與研究人員聯繫。謝謝!

國科會國家型基因體自閉症研究團隊  
                                     
研究助理:林郁秀、黃卉怡
研究手機:0968618544
電話:02-23123456分機66798
進行方式及內容說明
孩子及手足部分:
測驗項目 所需時間 進行方式 備註
1魏氏成人智力測驗(WAIS-III) (適用心智年齡17歲以上)
魏氏兒童智力測驗(WISC-IV)(適用心智年齡6-17歲)
魏氏幼兒智力量表(WPPSI-R)(適用心智年齡3.5-6歲) 1.5小時
一對一施測 兩年內做過可免
2.瑞文氏矩陣推理測驗(SPM/CPM Parallel) 30分鐘
一對一施測 僅適用於心智年齡6歲以上者
3.威斯康辛卡片排序測驗(WCST)及連續操作測驗(CPT)
1小時 一對一施測 僅適用於心智年齡6歲以上者
4. 抽血檢驗 10分鐘
母親部分:
測驗項目 所需時間 進行方式 備註
1.情緒行為會談 0.5~1小時 一對一會談 僅適用於孩子為6歲以上
2.孩子的自閉症診斷會談(ADI-R) 2~3小時 與父親一同會談
3.自填式問卷施測 30分鐘 在家中填寫 施測時繳回
4. 抽血檢驗 10分鐘
父親部分:
測驗項目 所需時間 進行方式 備註
1. 孩子的自閉症診斷會談(ADI-R) 2~3小時 與母親一同會談
2. 自填式問卷施測 20分鐘 在家中填寫 施測時繳回
3. 抽血檢驗 10分鐘

**孩子的自閉症診斷會談需時較長,
若家長無法配合時間者,可由雙親之一參加會談即可。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正面管教

很感謝上天的安排,讓我能在兩個學校服務,也讓我看到許多老師、家長的困難。


對於特殊孩子的對待,大家似乎仍停留在"不打不成器"的階段,


教孩子尊重的方法也依舊採用"處罰、恫嚇"的方式,


甚至有些老師想使用較柔性的方式,反而變成"騎到老師頭上"。


看到老師、家長這麼困擾,真的感到很憂心,每個問題的個案都被冠上"寵壞了"


"這是社會問題",每一句話都顯示出老師對教育的無所適從。


最近常聽到"正面管教"一詞,老師第一個反應就是"打都沒用了,要怎麼正面管教"


這讓我想起當初楷子爹也是這樣跟我說的"什麼觸覺敏感!多打幾次就不敏感了"


所以我能理解老師對於正面管教的質疑,很可惜的是我能在家示範給楷子爹看,


那些老師有沒有機會讓他們看見正面管教是有用的,這才是問題的根本吧!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星兒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家長座談會

 


 星兒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家長座談會


對象與名額: 亞斯伯格症及高功能自閉症孩子的家長為主, 教師或相關專業人員;60位。


 日期與時間:99年 6月13日(週日) 上午9:00 —中午12:00。(共3小 時)


 座談地點: 台北市身心障礙福利會館2樓展演區 (台北市長安西路15號)


講師簡介: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現職: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兼任講師 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兼任講師 學歷: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學士 經歷: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 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 國軍八O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專長:嬰幼兒發展評估及發展遲緩兒童認知行為 情緒訓練 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衡鑑、心理治療、行 為治療、 遊戲治療、團體治療、情緒管理訓練、社交技巧訓練、 認知訓練及注意力訓練等 父母親職教育諮商、特殊兒童家長團 體、教師諮詢及成長團體


座談費用:200元/每位


內容簡介 :在看見亞斯伯格與高功能自閉兒專注、堅持、 熱情、靜觀與節奏的五道光彩之外,


讓我們共同分享這群星兒在 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上的一道道學習課題。


(1)規則與 例外:提昇星兒的彈性應變力。 您的星兒能夠忍受多少突如其來、非所預期的狀況, 而不至於不知所措? 在規則與例外之間,讓星兒學習如何調適這些變與不變。


(2)在輸與 贏之間:提昇星兒的挫折忍受力。 沒有人喜歡輸的感覺,星兒也是如此。 但是當表現不如自己的預期時, 您的星兒如何跳脫如此的困境, 讓負向情緒不至於在漩渦裡無盡的翻轉。


(3)花與蜂 之舞:提昇星兒的同儕互動力。 您的星兒是如花朵般靜靜地綻放優勢能力, 等待及吸引同儕互動? 或是如蜜蜂般主動探尋人際互動的可能性? 同儕互動,始於自然情境。 如何讓星兒在同儕遊戲中玩出樂趣與活力。


 (4)敏銳的花豹:提昇星兒的察言觀色力。 您的星兒是否能夠順利辨識人際互動當下, 瞬息萬變,對方的臉部表情,無論是瞪眼、 微笑、嘟嘴、皺眉等。無論是身體姿勢, 例如握拳、插腰、雙 手擺胸前等。 或者是對方靠近、走開、跺腳、摔東西等行動。 或是對方說話時所使用的語氣、音調、音量 及所使用的字眼等。


¤報名辦法:


1、課程費用與報名日期:每位200元;報名自即日起,額滿為止!


 2、報名方式:請於郵局劃撥繳費後,填妥報名表, 傳真至本會並來電確認之。


 帳號及戶名:11776805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通訊欄請註明:參加6/13家長座談會、參加人員 名稱)


聯絡人:黃美綺mk@fact.org.tw


電話:02-2832-3020#14 傳真:02-2832-5286


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五段841號4樓之2 4


節能減碳愛地球,演講期間恕不提供 紙杯,請自備環保杯,謝謝!


引用:亞斯柏格症和高功能自閉症之家http://www.wretch.cc/blog/asperger/25095508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老師的用心

大楷即將要分班了,老師開始蒐集他發現的問題,讓我好去跟之後的老師溝通。


今天老師跟我說,他發現大楷無法理解別人的感受,但是只要找到完全相同的情境讓他練習,他就能理解了!


我真的很幸運能夠遇到這麼細心的老師,雖然這是我早就知道的事實,但從老師口裡說出,還是讓我有莫名的感動!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一閃一閃亮晶晶--觀後感

           今天帶二個寶貝去看"一閃一閃亮晶晶",大楷覺得"只是一直看大家發呆,很浪費錢!",


小瑋則說"我很衰耶!旁邊的兩個人一直哭,害我只能看字幕!"


大楷馬上接著說:你不會翻過去告訴他,你影響到別人看電影囉!


我心想,還好大楷坐我旁邊,不然就尷尬了呢!


電影中的主角問:什麼是拿捏?


我問大楷知不知道什麼是拿捏,解釋了很久,他還是不懂!


一直卡在到底要拿什麼來捏!


我說這是個抽象的詞,他馬上反應"為什麼要抽我的大象!",


整著解釋馬上失焦,問題越來越複雜!


我發現他似乎很容易把詞具體化,要解釋起來似乎沒那得容易!


後來終於找出他能理解的方式:用力較輕稱為拿,用力較重就是捏了!


所以我們會用拿捏來形容控制情緒或力量。


接下來我和爸爸就努力在話題中加上拿捏來加深他的認知,他似乎有一些些了解了!


 


          看完之後,開始咀嚼片中點點滴滴,審視自己與片中媽媽所面臨的問題,


導演似乎交代得不夠完整,尤其是最後結束時,他說李柏毅的狀況比這四個孩子嚴重,


因此我們應該如何如何!


我認為我們跟柏毅的狀況是無法相提並論的,柏毅很明顯的需要幫忙,


但我們的孩子卻常常被忽略,甚至被冠上"被寵壞、難搞、白目"等字眼,


柏毅是沒有情緒上的問題,大家也不會給他錯誤的期待,甚至只要他做對一件事,


就會被視為奇蹟!


而我們的孩子看似聰明,卻語不驚人死不休,要讓大眾知道他有困難,


實在比柏毅更加困難啊!


很可惜的,導演在這方面沒有加以著墨!如果用柏毅能,AS的孩子為什麼不能來詮釋,


我們將來的路恐怕會走得更艱辛!


雖然我對這部片有些批評,但並不代表我不認同導演所做的,


我們都看得出導演很努力的想幫我們發聲,但豈是這短短的2個小時就說得清楚的,


再加上他畢竟不是家長,很多時候沒辦法感受這麼深!


這部片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澐媽的女兒和柏毅的哥哥談感受的這兩段,


我們家也是兩兄弟,所以感受特別深刻!


我真的很幸運,老天爺願意賜給我這兩個這麼特別的天使,


讓我的一生有這麼精彩的體驗!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如果你活在亞斯伯格星球

如果你活在亞斯伯格星球,
但卻不喜歡每天重複做一件事,很想跟別人分享心事,
但大家卻告訴你,你有病,你必須學習跟大家一樣,
你很想告訴大家你不喜歡,但是卻沒人想聽你說,
只是要求你能跟大家一樣,
你能想像那是什麼樣的感覺嗎?
你該怎麼辦?你的反應會不會比你的孩子更激烈呢?


最近心情很BLUE ,總覺得心裡有一大堆事情沒有解決
卻不知道該告訴誰?
從高中與老公相戀,很多事都會透過寫信告訴他,
也習慣把他當成最好的垃圾桶,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發現我們之間有些微妙的變化。


當我在電影院裡面落淚,他會問我是被誰欺負了?
當我告訴他,我的想法為什麼跟他不同,他會告訴我,他不想知道錯誤的邏輯!
當我難過的告訴他,我心裡有壓力,他則說我抗壓性差,想太多!


種種一切都讓我感到無比的失落,我們之間就好像兩條平行線,
永遠碰不到對方,(這時他會說 ,我每天抱妳都不算數嗎?女人真難搞!)


雖然我對他有那麼多的抱怨,但我還是知道他是愛我的,
只能說是有些些遺憾吧!


人總是那麼貪心,不是嗎?


最近沉澱後,思索我們之間的關係,
也許是上天給我機會,讓我體會一下那種不被了解的痛苦,
我才更能用同理心去對待身邊的每個人吧!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BLUE......

最近心情又DOWN到谷底,


也許壓力又滿載了,還是最近咖啡又喝多了......


明知喝咖啡會讓自己想哭,但總是克制不了想喝的衝動,


明知自己是幸福的,但總有股莫名的束縛感襲捲而來,


這種矛盾的心情,一直壓得我喘不過氣,


也許我真的有病吧!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尊重身心障礙者傳播權 客觀、公正與真實報導








文/孟瑛如(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一般來說,身心障礙族群約占全人口近百分之五,但根據聯合國WPA組織(The World Programme of Action Concerning Disabled Persons)早在一九八八年的統計,世界大多數國家中至少有近四分之一人口受到身心障礙族群的影響。所以在身心障礙者傳播媒體人權上,我們可以有兩種觀點:

  一、身心障礙者也是傳播媒體的主要服務及報導的對象,而非如我們想像是弱小及邊緣的一群。

  二、生活中伴隨某部分的障礙,其實是一種普遍的現象。

  身心障礙者每天必須面對生活所遭遇的種種困難,但也許我們更該檢討的是有障礙的生活環境,或是傳播媒體所塑造的心理接納障礙,並且更該為身心障礙者每日所遇到的生活問題負責。

  我們的社會應該關注的是,身心障礙者如何自在且尊嚴的生活,而非他的障礙。他的障礙應被視為某種個人的生活功能限制或是機會局限,使得他無法在齊頭式平等下過一般正常生活。
 
  身心障礙者和一般人一樣,所憂所愁、成長曲線、愛恨情緒也全跟一般人常模一致,只是他們的生活常軌有的會較早終止發展,有的需要繞道而行,所以需要的是立足點的平等,需要傳播媒體協助社會大眾去了解他們。

  身心障礙者應被視為有特殊養育、學習、醫療、就業需求的一般人,應被理解是因缺乏適當的設備及政策,以致無法完全融入社會生活的一般人。他們就如同一般人,具有相當大的異質性,有相當範圍的事是他們「能做」,以及「不能做」的。

  如果身心障礙者被看成跟一般人不同,那最大的不同便是因為我們被教育成只看他們的「不能」。但不同不代表「異常」,就如同特殊不代表「無能」。

  所以大眾傳播媒體可以協助大眾由事實層面去「了解」身心障礙者,而非以給予專有名詞式的「標籤」身心障礙者為弱者或英雄。因為了解,所以關懷,協助社會大眾在看見特殊的同時,也就看見各種潛能的發展,大眾才能真正對身心障礙者投以正向態度。

  筆者在作特教校園無障礙環境評鑑時,若提到學校無障礙坡道不合規定,行政人員會告知:「我們學校今年沒有坐輪椅的學生。」也許我們該思考:是否學校無障礙坡道不合規定,致使學生使用輪椅者無法前來就讀?又或者今年有這類學生,明年會不會有?學生運動受傷暫時成為輪椅使用者,又該如何處理?而更該思考的,或許是無障礙環境是基本人權的體現,亦即人人皆應有行動自由;無障礙環境非身心障礙者的特權,而是步入老化社會,每個人都會用到的。

  大眾傳播媒體對身心障礙者只要做到最基本的客觀、公正與真實,就能提供相對公平的機會,讓身心障礙者融入主流社會。誠心希望大眾傳播媒體除了多雇用身心障礙者,藉由他們本身的經驗,以協助報導內容更真實、客觀外,更期盼能將身心障礙者相關知能納入員工訓練的例行活動,促使從業人員對身心障礙者能有更深層的了解與關懷,同時明白他們的工作對身心障礙者尊嚴生活的重要性。

身心障礙者傳播媒體人權 我們可以做什麼?

  大眾傳播媒體在協助社會大眾了解身心障礙者時,可以更注意下列事項:

  一、事實陳述、中性陳述、個別陳述:在報導時使用中性且無價值判斷方式陳述事實。

  例如:「輪椅使用者」會比「出門必須依賴輪椅」好;「學生伴隨學習障礙問題」會比「學習障礙學生」好;「明華有妥瑞氏症問題,他的生活情形是……」會比「妥瑞氏症族群的生活情形是……」好。

  二、以人為優先,而非問題為優先的寫法:協助閱聽人先注意到「人」,而非「問題」或「障礙」,也就是所謂的「Put the person first」,這就如同在性別平等教育中,我們會希望孩子的思考會是先做「人」,再做「男人」或「女人」;輔導理論中,會先要我們看一個「人」的問題,而非一個「單親兒童」的問題。

  若是先看問題,而忽略了人的異質性及其基本人權,便易落入該問題的傳統形象窠臼中,失掉了報導的客觀性,所以在特殊教育中以人為優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

  以英文來說,是「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而非「disabled people」,這在中文的文字呈現時會有其困難性,例如:「身心障礙學生」可能會比「學生伴隨身心障礙問題」在中文來得順口,故而我們在報導內容中,更要注意協助閱聽人先注意到「人」,而非「問題」或「障礙」的原則。

  三、報導或發稿前,確認呈現的內容真實且平衡:媒體在編採過程中須確認呈現內容是真實且客觀的報導當事人情況與感受,是單一個案報導,而非類化整體現象。

  此外,須確認訪問了當事人或當事人的其他重要顯著他人,而非揣測的傳統形象或假設。確認報導寫法為描述人事時地物、事實陳述的新聞報導寫法,而非投注個人觀點,妖魔化或是英雄化當事人。

  四、使用解決問題途徑的報導方式:報導內容呈現前,記者須儘可能訪問到本人、相同類別的身心障礙者或是相關學者專家,如此可以協助報導更精確更貼近當事人真正感受,也較能以正向方式呈現「how」的解決問題途徑,協助閱聽人了解身心障礙者的特殊需求,而非僅呈現「why」的問題。

  以訪問視障者為例,記者可能不是問:視障者為何會較自我中心?為何活動範圍狹窄?而應問:如何才能協助他們走出來?應協助閱聽人了解:並非視障者天生活動範圍狹窄,而是沒有友善的無障礙環境協助他們走出來

  例如:商店走道會有高低落差,經常擺滿雜物,不利導盲杖使用者;紅綠燈路口人車不守規則者多,且無紅綠燈號音響提示;導盲磚常被汽機車占用,鋪設者常有虛應故事心態,故而導盲磚常通往關閉的門或是水溝等危險地點。

  視障界有句玩笑話,或可反映外在環境對視障者活動範圍的限制,就是「想自殺就跟著導盲磚走」!這才是媒體應該關注報導的焦點。

國語日報(97年12月1日)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好,不好?正常,不正常?

大家總是習慣用"正常"和"不正常"來評論一個人的行為表現,


但怎麼樣是正常,怎麼樣又是不正常呢?


也有很多人聽到孩子是亞斯伯格症,總是用安慰的口語告訴我,


"別擔心,你這麼努力,孩子會好的!"


但怎樣才算好,怎樣又是不好呢?


以前的我,曾經也是用同一套邏輯在思考,


很想將孩子"導回正途"!


經過幾次課程,看了幾本有關方面的書,


我慢慢改變我的想法了,


我了解到亞斯柏格症,嚴格說起來不能算是一種病。


病會痊癒,而他們的特質不會因為任何藥物或教育而消失,


因為他們的邏輯思維是不同的。


問題來了,思維不同就代表不正常,不好嗎?


我不認為。


思維不同就無法適應這個社會嗎?


在目前階段是的。


我無法很清楚告訴孩子,這個社會的界線在哪裡,


因為界線因人而異,


我告訴他,我可以接受,別人未必可以!


我無法很清楚的告訴其他人,孩子的界線在哪裡,


我只能說,對不起,他沒有惡意!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新聞]同理心可量測 台灣醫師破解自閉症大腦密碼

同理心可量測 台灣醫師破解自閉症大腦密碼更新日期:2007/07/12 16:16


(中央社記者方旭台北十二日電)


同理心或感同身受向來被認為是抽象名詞,不過聯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鄭雅薇主導的跨國團隊研究卻可能顛覆傳統。


在她近期獲得國際年度十大論文中,運用腦磁儀成弁}解同理心的大腦密碼,


為「感同身受」找到了生物證據,同時也為自閉兒找到成因與治療的大腦密碼。


 擔任鄭雅薇指導教授的中研院院士曾志朗說,這項科學突破彌足珍貴,


除獲得國際學界肯定外,也找出大腦內同理心運作的區域,且剛好與大腦中的語言區相近;


曾志朗並指出,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鄭雅薇這項研究,就快把「幾希」測量出來了;


未來測量技術成熟後,也應該讓政治人物先測測看。


台北市衛生局、聯合醫院今天在市府召開記者會,


公佈鄭雅薇獲得國際知名「人腦弁鄔w位協會」年度十大論文肯定的喜訊,


目前在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復健科擔任主治醫師的鄭雅薇也表示,


這項由研究團隊合作的成果,為感同身受找到生物證據,也在大腦中找到同理心運作的區域,


對自閉症的成因與治療開啟了一道曙光。 她表示,鏡像神經元是大腦皮質內一組神經元,


可分兩大類,一類在前運動皮質區,另一類在腦島及前扣帶迴,當我們看到他人作一個動作,


鏡像神經元就會重現同一動作,宛如鏡子映射,人類也透過鏡像神經元反應,


理解別人行為或是言外之意,方能溝通無礙。 實驗也發現,受試者觀看兩組照片後用腦磁儀測量,


發覺人對看到他人被刀切傷所激發的體感覺皮質波動變化,要比看到用刀切菜時強烈,


這就是感知他人痛覺的同理心;


同時自閉症患者的活化強度要弱,顯示相同運作可能就出了問題。


 鄭雅薇指出,自閉症在台灣比例日趨上升,但自閉症就是欠缺同理心的能力,


無法揣測對方語言後的意圖,導致溝通困難,所以未來如能找出鏡像神經元的表現強弱,


運用到臨床上,作為評估工具,就能有助診斷自閉症,提早提供療育協助。


 她並表示,一般人印象是女性較有同理心,經過量測發現,


同一刺激下,女性的鏡像神經元反應的確比男性強,


同時自閉症患者比正常男性反應要弱;因此映證了過去醫界關於自閉症可能是過度男性化大腦的推測。


 曾志朗則指出,相關研究不但驗證鏡像神經元與同理心連結的證據,


也突顯學習不再只是刺激與反應的連結,而是靠觀察與學習建立社會關係,


對學界去研究語言的產生也很有幫助。甚至未來如果技術成熟,


醫生也該去測測看有無體諒病患的同理心。9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