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老師和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不懂「 尊重」,越來越「沒大沒小」,動不動就「頂嘴」。到底尊重是什麼呢?我到網路查了一下,有人說
『尊重是「尊敬」和「莊重」。
所謂尊敬,是對祖先、鬼神、長輩的應有的態度。這種態度就是要表示恭敬服從,這種服從性是絕對的。因此不可把君臣關係納入其中,因為如果天子失德,人民有理由革命。
但是對於父母,因為有生養的恩德在,因此無論父母待自己如何,都不可對其失去尊重的心。
只不過,所謂尊重,也只是一種心理狀態,並非表示必需做父母的無理要求。而當父母行為有過時,也應該予以勸告;最後,「小則受,大則走」,不可因為尊重父母而使父母做出傷害自己的事。
有尊敬的心,並隨情況不同而改變尊敬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尊敬。
所謂莊重,就是一種嚴肅的態度。「君子不重則不威」,意指君子不莊重,則沒有威嚴。
莊重基本上就是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一個人心理所想,雖未必非表現出來不可,但是在公眾場合,就必需讓別人看出來你的想法(我是指如果你是主角)。比方說,如果總統在國父誕辰時穿著T恤短褲去獻花,即使他說他內心很莊嚴,大家也不會相信對吧。
總而言之,尊重就是一種內心對對方有敬意,然後外在合乎禮儀的行為。
對了,一切行為都應當以真誠為根本,否則一切規則無任何意義。』
也有人說
『尊重是接受他人為一個完整而獨立的個體,允許他人擁有自己的感受與經驗,不論這些感受或經驗是好或不好的。也就是接受他人真正的樣子與其獨特性,接受他人是與別人不一樣的。尊重是很抽象的,因此大致上行為表現內涵如下:
一、接納他人為一個「人」,是值得尊重的
二、尊重他人的自我決定權
三、願意與他人在一起
尊重是我們自己面對他人的德行、涵養,是自發性的,然而「怕」是指我們被威脅、屈服或在被動的狀況下所採取的行為與情緒,兩者當然相去甚遠囉!
尊重就是雙方,站在同樣的高度溝通,並且有包容的氣度,接受的胸襟,不拘泥一個局部的框框。』
看完之後,我終於知道為何會出現這麼多的紛紛擾擾,原來大家對於尊重的解讀,有這麼大的差異。
第一種認為,尊重就等於絕對服從在加上道德判定,是屬於比較主觀的。在我們的上一代常常看到這樣的觀點。
第二種認為,尊重就是對等的接納彼此的看法,是屬於比較客觀的。這種觀點在外國電影中常常可以看到,也許是媒體效應,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傾向這樣的看法。
因此,彼此就出現了「代溝」,例如:
獻花一定要穿著正式才代表莊嚴,一定要打招呼才合乎禮節,才表示尊重,這些對於上一代非常重要的事,這一代看來只是矯柔做作罷了;
對於現代的愛情觀,這一代認為自己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上一代也不置可否!
現在正處於世代交替的階段,我夾在中間看著兩方人馬隔空交火,時代的洪流推著大家往前進,上一代的聲音似乎也慢慢削弱了,
而我也在學習怎麼尊重世代的轉變,不讓自己淹沒在滾滾洪流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