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新北市某國中一年級學生,在校不到一年已經累計警告六十六次、小過廿一次及大過兩次,事後才發現學生患有「對立性違抗症」,家長抱怨學校只懲處、不輔導,校方也有話說,已加強學生輔導、增進親師溝通,以愛化礙尋找根源。 對立性違抗症為精神醫學上的症狀,其特性為具有侵犯的特質與傾向蓄意去激怒或擾惱他人,一旦伴隨過動、妥瑞氏症、焦慮症等症狀一同出現時,狀況會更加惡化。
批學校只懲處不輔導
家長說,她兒子小傑(化名)才就讀國一,因為罹患「對立性違抗症」,反抗性極強,稍有不如意,就容易跟同學發生衝突,甚至跟老師頂嘴,再加上身材較同齡青少年壯碩,受限國中課桌椅空間不足,因為坐立不安影響到其他同學時,就會遭到罰站、記過。
日前與同學發生爭執咬傷對方,家長提出告訴,被少年法庭裁定由感化院收容,家長抱怨學校只會懲處、不會輔導,讓生病的孩子在學校受盡委屈。
校方將加強親師溝通
校方特別提出解釋,小傑累計的懲處,均為集體性的違規,校方必須顧及公平正義原則,並非針對個案做個別處分,校方注意到小傑記過次數太多,建議家長帶小傑就醫,才發現他罹患「對立性違抗症」。
校方願意相信小傑是因病無法克制個人衝動行為,協助進行後續輔導工作,但咬傷事件因對方家長堅持提告,開庭時法院要求學校提供小傑在校學習表現做參考,校方依法配合,結果法官裁定收押一週,校方也感到錯愕及遺憾。
校方接下來後續處理策略包括強化學校輔導機制,並陪伴小傑適應學校生活,增進親師合作與溝通,共同協助學生銷過,並且用愛化礙找尋問題根源,改以告誡或柔性輔導為主,不再動輒記過,關注學生內心感受,小心防範標籤化。
其實很不喜歡看報導評論事件,現在的報導都非常的片面及誇大,跟真實事件的落差往往非常大,
值得關注的是因霸凌事件的浮上檯面,政府和學校似乎開始積極重視輔導,
希望慢慢讓社工師進入校園輔導,不再只是一昧的進行防堵措施。
但之前聽了一場學校辦的反霸凌研習,真是有夠傻眼!
居然只告訴小朋友和家長要負多少法律責任,學校要如何做宣導活動才能生動活潑,
完全沒提到如何防止事件發生!
我們的教育單位真的要加油了!
不過這股熱潮能持續多久,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