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緣起
心中的小星星這部電影深深憾動著我的心,讓我隨著主角的悲喜,領略到老師在孩子心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從身為特殊生家長到學校志工,再從學校志工到課輔班老師,我很幸運的可以擁有多重角色,從中領略事情的各種樣貌。因此,想藉由此片來探討如何經營班級。
劇情簡介:
本片劇情描述一個總是趕不上功課、飽受責罵的八歲孩子---伊翔,有一個很不一樣的童年,他的世界充滿了鮮豔色彩和奇妙幻想,豐沛不絕的想像力總是引領他振翅高飛,卻也使他飽受他人的異樣眼光。原來作業、成績、秩序才是學校老師關心的重點,伊翔因此成了問題學生,每每動輒得咎。
父親是個看準目標就勇往直前的領導型人物,母親是標準的家庭主婦,扮演慈母的角色,哥哥是個聽命行事,嚴守工作,休息規律,用盡全力過生活的人,伊翔每天在睡夢中從音樂醒來,讓時間停下腳步,恣意讓夢想成真,不懂大家為什麼要忙碌的生活,努力追求目標。
不斷闖禍的伊翔讓爸媽忍無可忍,決定將他送到一所以管教嚴格聞名的寄宿學校,冀望他能成為一個「乖小孩」。被迫離家讓伊翔十分傷心,從此封閉自己、不肯學習。直到學校來了一位美術老師尼康。尼康老師不但用歡樂和熱情來感染學生,更以鼓勵思考、勇於作夢的教學方式,激發大家無比的想像力。當所有同學都愛死了這位與眾不同的老師時,卻唯獨伊翔仍然鬱鬱寡歡。尼康老師很快察覺到伊翔的不快樂,他決定去拜訪伊翔的爸媽。尼康老師找出伊翔的問題癥結,以愛心、耐心加上不斷付出的關心,讓伊翔在成長的路上,重新找回快樂和夢想。
貳、 影片中班級經營的探討與分析
「天下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還沒找到方法的老師。」從影片中隱約透露出這樣的訊息。從老師的角度出發,童錦麗(民80)綜觀我國近年來教育發展之現況,發現我國教師有以下的角色衝突:
1. 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服膺學校僵化制度或家長升學期待;
2. 多重角色衝突:家庭和工作產生顧此失彼的衝突。
3. 不同參照團體角色期望的衝突:行政當局,校方,家長,學生等不同期望及標準的困擾。
4. 個人動機與角色期望間的衝突:社會大眾或自我的期望與職業角色間產生衝突。
5. 人格特質與角色期望間的衝突:個人人格特質不被喜愛,而誤解其角色能力不足。
除了這些衝突,老師的工作量也超出可承受的範圍,其能力是否足以應付接下來面對的挑戰,現在的教學採一綱多本,老師的備課範圍已不像從前單純,因此老師的統整能力和創造力都要相對提升,對於過去未受過此訓練或經驗不足的老師來說,著實是一大考驗。
從教師班級信念的層面來看,形塑整個班級風格,要朝向什麼角度發展,跟教師的認知、情意和行為有何關連;從親師關係的良窳的層面,探討親師合作面臨的挑戰,需關注到哪些;從班級文化及氣氛的優劣層面,對於班級文化氣氛的營造,有何影響;從課程設計安排層面,探討創意與傳統教學之爭;從師生關係中,是否能覺察到世代交替,對老師和學生而言,所要面臨的挑戰。希望從影片中找出一些端倪,幫助自己和讀者獲得一些不同的省思。我嘗試從這些角度,分析出此部電影所傳達的價值。
一、 教師班級信念
當伊翔告訴老師,字母正在跳舞,老師認為他在搞笑,老師認為在我的班上不准笑、不准出聲。當他大聲念出看到的字,他認為他在挑戰權威。(23:56-25:05)
老師問伊翔,新詩的內容在說什麼?伊翔的答案跟老師設定的不一樣,老師不等伊翔解釋,馬上請另一位同學回答,下課後,伊翔的好友──拉強告訴他:你說的,才是詩真正的意思,同學只是把意思背出來,老師很嚴格,記住他的話,照講就對了。(58:04-59:45)
教師班級信念是指教師對於班級經營所抱持的一種理想與態度。教師信念包含三大部分:認知、情意及行為層面。
在劇中,可以看到伊翔的老師將自己所學,理所當然的認為學生一定了解,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當伊翔還沒說完,就先否定他的答案,用標準答案框住孩子的思想,雖然聰明的孩子還是可以找出其生存之道,卻不經意的,在他的小小心靈中,埋下了自我否定的種子。
老師的認知,造就了情意,決定了對孩子的看法及假設;老師的情意,影響了對孩子的態度,形成他在班級經營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老師在學生身上投注愛與關懷,給予學生情感上的支持,不單單只是傳授知識的冰冷關係,這種良性的互動,不但能做好班級經營也可藉此得到成就感。
二、親師關係的良窳。
當伊翔出現學習狀況不佳,家長認為他的行為都是故意的、不努力所造成,直到校長將伊翔的問題浮出檯面,希望家長能讓伊翔去讀特殊學校時,家長轉為怪罪班上人數過多,造成老師教學品質不佳,無法給予孩子適當的教學,決定送去名校來解決孩子的困難,無法接受孩子可能有學習障礙的事實……。(43:50-46:46)尼康老師收集了伊翔的作業,到家中做家訪,想了解家長是否了解孩子的狀況,但家長無法接受,尼康只好改用家長能理解的方式解釋……。(97:34—106:26)
家長和教師的關係,決定著班級經營的成敗。親師關係良好,家長在家中可以接續老師發揮教育及管教的效果;相反的,則抵消了這樣的效果。引起親師關係障礙的原因,通常來自人性的自我防衛、溝通的過程或是外在的因素。以下從劇中家長的反應,來探討溝通的模式:
(一) 袒護子女:依翔母親認為自己沒把孩子教好,一切都是自己的錯。
(二) 動輒打罵:父親無法理解孩子的困難,用不專心來歸因,以打罵當成唯一的教養原則。
(三) 自視甚高:父親擁有高社經地位,不願面對問題的壓力,怪罪班上人數過多,造成老師教學品質不佳,無法給予孩子適當的教學。
尼康老師的處理方式,可看出幾個要點:
1. 界定清楚的界限:在親師合作時,最常發生的衝突通常是親師的界線不清,在合作初期將親師負責的事和責任先劃分清楚,可減少不必要的紛爭。尼康老師將所有責任都放在自己身上,藉由孩子的進步,改變家長的想法。此種作法雖不會造成衝突,但對老師而言是相當辛苦的。
2. 覺察學生的特性:尼康老師在覺察到學生特性後,帶著資料跟家長溝通,試圖讓家長正視孩子的問題。
3. 真相的還原: 與家長有意見相左時,尼康老師避免正面與家長爭辯,改用家長無法認讀中文字,來幫助理解依翔的困難,並非用心就能解決,並幫助家長認知孩子的優劣勢、價值觀的澄清、認清是孩子的需求還是自己的虛榮(快樂VS功成名就) 。
同理家長的需求,是我在尼康老師身上比較少看到的。當父母親對於孩子語文理解的狀況是忽略的,若能冷靜傾聽,了解清楚家長想得到的是情緒支持,還是爭個道理,不急著為孩子辯護,同理家長不舒服的感覺,再找出其漏掉的訊息,試圖讓家長安心,隨後才將方法教給家長。
看到家長的擔心,正確的傳達訊息,能使親師合作更有可行性。老師若能不帶任何批評,放棄自我防衛,便能跟家長建立友好關係。更重要的是,能看到家長(孩子)行為背後所代表的情緒,不被表面的行為所誤導。老師要給孩子及家長的東西,若不會因為壓力而改變初衷,而家長也能常常在孩子面前讚美老師的教學,私底下給具體建議,使教學有所進步,親師合作也許就能更進一步。
三、班級文化及氣氛的優劣
伊翔的作業沒寫,全班都笑他,因擔心被處罰而翹課,走出教室後,用強烈好奇心,愛探索的天性,在街上觀察人們簡單的生活和細微的感受,彷彿這裡才是他的教室……。(26:45-34:22)尼康老師用笛聲和誇張的小丑演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自然的安靜下來,接著進入情境教學……,其他老師看見尼康老師的”猴戲”都感到不以為然,尼康老師卻不以為意……。(71:33-85:40)
班級文化及氣氛是指班級中無形卻存在的特質。其形成的因素可能為學校文化、教師領導風格、學生人格特質等的交互作用而產生。(P.8) 而班級文化及氣氛的優劣,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老師的教學熱誠。
片中的其他老師,因無法理解伊翔的不能,只能用處罰來規範其行為,反而適得其反,讓他習得無助,只能用逃學來面對。反觀尼康老師,在潛移默化下,將他想要給學生的信念-----“你怎麼看,就是什麼”帶入,運用孩子豐富的創意和想像力,讓學習變得活潑有趣,並引發學生主動思考動機。當學生還沒準備好時,不急著催促,給予時間磨合,等待其慢慢敞開心房,讓孩子自然有勇氣學習。
在重新建構孩子的數學能力(2002)一書中提到,處罰通常會導致三種後果:
第一是風險評估---孩子學會估計下次被抓到的機率,以及被抓時所要付出的代價。有時這種評估對孩子學習機率是好的,但道德發展顯然是該被懷疑的。
第二是盲目的服從---剛好跟第一相反,為了避免被懲罰,選擇較安全的回應方式,這樣的孩子感覺品行端正,但卻學會只需服從,不去思考相關事情。
第三是反抗---這是由第二衍生出來的,一些'好"的模範生最後卻做違法事情,行為轉變通常是因為之前是為老師和家長而活,現在想為自己而活,卻又不知該如何做,因而走錯方向。
這三種後果,應該都不是我們要給孩子的,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讓學生學習如何自律、負責,以快樂學習為手段,給予適當的壓力和責任,營造一個讓學生有理性思考能力的學習環境。
四、課程設計安排
伊翔的美術老師利用點、線、面教導學生正確精準的畫出每個作品,學生達不標準就用尺打手的關節,以督促學生記取教訓……。(60:58-65:50)尼康老師帶著學生觀察周遭,將繪畫當成抒發情感的管道,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利用伊翔最擅長的畫畫和創作來教導伊翔認字……(123:08-126:42)
從兩段影片中,可以看到兩種不同風格的教授方式。一種是傳統教師,要承擔學生學習的全部責任,竭盡所能的將所學傳授給學生,一種是創意教學,讓學生學習自我覺察,以及對環境的感官刺激。范姜翠玉老師曾說:「教學創新不是為了嘩眾取寵,標新立異,或是為改變而改變。創新是結合了教育的相關理念與學習的條件和環境,試圖為學習找到更多有效且容易的途徑所做的努力。」我想,將快樂學習視為學習的「手段」,而非「目標」,是改變教學想法的第一步。
Lieberman (1977)將遊戲定義為玩性( playfulness ),並視身體自發性、社會自發性、認知自發性、表現歡樂及幽默感五種構念,是兒童藉以表現遊戲行為的人格層面。從 Lieberman 的論點來看,從遊戲所學到的自發性,是學習的最關鍵。維高斯基也認為,如何珍視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尊重別人不同的想法,最重要的途徑就是"互動"。因此,遊戲學習能讓學生在自然而然的學習到這點,這就是創意教學的真諦。
教學創新的思與行(2009)提到,制式不一定就是不好,而只是說制式暗示了一種關係的固定模式,這樣的固定模式假設了兩造的必然隸屬關係把學生的「錯誤」想法,當作理解或思考歷程中的一部分,若無法留住學生探究意義的動力,以互動來發展個人的思維,學習的功效將會大打折扣。維高斯基更提出,思想和語言的關係不是一件事,而是個持續的過程,透過來來回回的反證、驗證,做深度的思考,使知識從初識到了解,最後進入熟悉,這樣的學習才能真正進入長期記憶。
從各個學者的理論和劇中的老師所呈現出來的結果,我們可以得知,課程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需求,以學生為主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成效。
五、師生關係。
我們當中就有改變世界進程的人,因為他們能用不同眼光看世界,他們的想法特別,不是每個人都了解他們,他們和世界對立,但他們一旦成功了,就會另世人驚豔。(132:15)
教師信念影響著師生關係的親疏,我認為在輔導、教學時,對待學生的態度,應秉持以下的信念:
(一)尊重
世代的變遷對於尊重的解讀,有相當大的差異。第一種認為,尊重就等於絕對服從在加上道德判定,是屬於比較主觀的。在我們的上一代常常看到這樣的觀點。第二種認為,尊重就是對等的接納彼此的看法,是屬於比較客觀的。因此,彼此就出現了「代溝」,例如:獻花一定要穿著正式才代表莊嚴,一定要打招呼才合乎禮節,才表示尊重,這些對於上一代非常重要的事,這一代看來只是矯柔做作罷了;對於現代的愛情觀,這一代認為自己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上一代也不置可否!
(二)設身處地的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是將別人的心情當成自己的心情,而非把自己的心情,加在他人身上。老師若能傾聽和觀察學生的心聲,也就能理解他為什麼和你不一樣,這就是將心比心,也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方法。
(三)化被動為主動
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都只有吸收老師所給的知識,沒有將知識化為語言或行動,這樣的知識很容易偷偷從腦袋溜走,只有主動出擊,才能讓知識願意在腦海中駐留,就像經營婚姻,如果只有單方面的付出,兩人很快的就會漸行漸遠。
(四)對事不對人
不對學生貼標籤,不以想當然爾的評斷學生,覺察學生行為背後所代表的意義,設想家長不能配合可能的原因,是改變彼此關係的途徑,也是解決棘手問題的開端。
(五)老師的人格特質
內在歸因的老師,遇到孩子的狀況,就很容易去想辦法處理。例如:劇中尼康老師發現學生異狀時,會先了解學生可能的問題,蒐集好資料後,才針對可能的問題,提出可行方案。用說故事的方式,將多元文化和欣賞人的獨特性,潛移默化的注入孩子心中。外在歸因的老師,可能因為有許多挫敗經驗,會將問題歸因於孩子本身、家長、學校行政、甚至教育當局的政策錯誤等,萌生無奈感,比較少關注到自己能做出什麼樣的改變突破困境,無法給予孩子良好的典範行為。
(六)建立良好的EQ
若老師的認知失調,可能會導致過大的壓力,容易不小心將壓力轉為情緒的抒發,對於教學上有很大的限制,有時甚至會選擇用鴕鳥心態去逃避問題。
現在正處於世代交替的階段,時代的洪流推著大家往前進,上一代的聲音似乎也慢慢削弱中,若能學習尊重世代的轉變,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作知識的引航者,而非灌輸者,很多想法和態度就會不同。
參、 結語
很多老師從以前的一綱一本傳統教育體制下轉變成一綱多本;從紙上作業到數位學習;從不打不成器到愛的教育,在在都考驗著老師的智慧和勇氣,從影片中可看出,尼康老師對教學的熱情,以及他所要面臨家長和同事間的挑戰。美中不足的是,尼康老師若在親師溝通上,能更清楚家長的需求,同理家長不舒服的感覺,再找出家長漏掉的訊息,給予家長可行的教育方式,與家長積極合作,相信可以更快達到教學成效,減輕教學上的壓力,而提升教學熱情的關鍵,是更多的同理和鼓勵。
老師的特質亦是影響親師溝通的關鍵,讓老師難以施力的點。外在歸因的老師,即使非常認真學習各種技巧,但容易讓外在因素(如家長質疑聲浪),使教師採取壓抑、反向作用、投射、合理化、替代、補償等防衛機制,影響行為的選擇。若能清楚親師的界限、覺察學生的特性和家長的需求、還原事實的真相,便能達到有效親師合作,避免防衛機制影響班級經營。
人和人之間可以藉由溝通達到互助合作的效果,但也常常因為不良的溝通,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與衝突。因此,若教師的溝通技巧不足以面對各類型的家長,為了避免紛爭或害怕被批評,只好辛苦的扛下教育的重責大任,獨自為班級經營而努力。這樣的做法,有如因噎廢食,實在可惜。親師若能同理對方難處,願意調整心態,說不定所有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老師的角色,不但是經師,也是人師。若能在授業同時,兼顧傳道和解惑的功能,並結合資源運作班親會,以顧問的角色給予班親會建議和適時的協助,並將班親會的活動與課程結合,豐富教學的內涵,達到親師合作,相信很快便能找到成就感,找回教學最初的熱情,在教學的路上走得更穩健。
大楷媽媽妳真是個用心的好老師,佩服!我們的孩子就是那個不遵守規矩,會被某些老師教條式的教學規定下認為的問題學生,我們的還子除了家庭教育外還需要學校教育的配責合,老師就變的很重要. 加油喔,為妳喝彩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09/02/2011 18:27:38]謝謝你的鼓勵!我也是邊做邊學,只是我比別人幸運,身負多重角色,所以可以看到、聽到不同角度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