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自米格魯的隨想隨記http://www.wretch.cc/blog/daan/6663051#comment248891426
例:一個學生一個禮拜應該有五天要來上學,可是他只來了兩天,
一般的大人會唸他?「怎麼只來兩天?」,但是SFBT看重的是「例外」。
所以老師應該問:「是什麼原因讓你那兩天想來?」
由學生自己的陳述找出他想來的原因,也就是讓偶然、成功變成恆常
大家都看「問題」,但是SFBT看「例外」
SFBT第二個重點就是「一般化」(常態化)
例如:當父母陳述青春期孩子的問題時,
諮商者可以跟媽媽說:「一般的孩子也是如此!」
將他孩子的問題一般化,因為事實上很多孩子也是如此。
很多學生到了選填志願時總是很無助,這時候我們可以說
「對呀,對未來不確定,一定會很著急,這是很自然的。」
SFBT的第三個重點就是「重新建構」(至少、在乎、意義)
也就是如何從黑的找到白的。
例:父母跑來說孩子講也講不聽,還和父母親吵架,父母親很難過又生氣
這時候輔導人員可以說:
「你很辛苦,也真的好用心。看得出來你很關心你的孩子,至少你很關心他,你想和他建立更好的關係。」
如此一來,父母就比較容易進行後續的談話,也讓他們知道自己其實很努力、很愛小孩。
SFBT的第四個重點就是讚美(直接、間接、自我)
--同理接納並轉化情緒
--尋找正向循環的可能性及要素
--社會建構論與系統觀
例:某科老師跑來跟導師說:「你們班上課很吵!態度又不好!」
要是平常導師大概就會生氣,然後想:「那是你上課才那麼吵,其他老師上就不會。是你自己要檢討!」可是SFBT不會這樣說,而是說:「老師上課如果遇到同學生鬧,一定會很生氣。要是我是你,我一定也會很生氣。可是你好用心,那麼關心我們班,還特別來告訴我,真的很感謝!我會去查清楚,也謝謝你!」
這樣的說法不但可以化解僵局,又可以讓雙方都很滿意!
老師提出幾個問句,有助於解決問題。
ü 什麼時候問題沒有發生?
ü 什麼時候問題比較不嚴重?
ü 什麼時候問題發生時間比較短?
ü 什麼時候問題會停止發生?
ü 問題以外的例外情形?
其實就是問他上一次的成功經驗、有效的方法及資源為何?
並不是使問題消失,而是問他們「是什麼力量來支持他們面對問題?」
因應
--如何熬過來?
--在不好的情況下,如何做了一點點好
--狀況不好問的越細及優先問
例如:我們可以說--這些問題發生那麼久了,是什麼力量或方法讓你撐下來的?
轉移焦點至自發的因應策略
深度同理又具鼓勵及行動策略
承受生命不可預期的挑戰之能力
生命不可能沒有壓力,但是我們可以學會如何在壓力中找出一條可以走的路。
例:一位太太很難過,因為先生已經過世三個月了,她還是每天以淚洗面,
後來覺得自己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所以來求助。
SFBT會說:「配偶過世會很傷心是很自然的」
接著問:「這三個月來你哪幾天會過的好一點、少哭一點的?」
回答說:「做法事的時候,因為不能哭。」
法事可以為先生做一點事,所以「為先生做一點事」就是太太在意的事。
接著問她:「如果你先生在,你先生會希望你幫忙做哪些事?」
回答說:「照顧好兩個孩子,然後撐住店面!」
然後SFBT就可以跟他說:「先生的遺願就是你的力量」,讓她慢慢地接受,
再勇敢地站起來。
SFBT說的是:「傷心是自然的,是什麼把你撐起來的?」
例外架構:我看到...覺得很欣賞與珍惜
我也看到上次你在A部分表現不錯(如你已經交了4次作業),你是怎麼辦到的?
你可以再做一次嗎?你可以維持(一段時間)(年齡越小的孩子,時間要越短)
我好像看到B多做,會對你有幫助,是嗎?會讓你可以多做到A,是嗎?
你認為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你多做到A呢?你會見藝大家如何幫忙你?
例外架構
--與其教學生新的,不如先探討他已會的
--多做對的,就無法做錯的
--先多讓學生做有用的--不會更糟
--最有助益的例外及目標有關的
例如:大四學生想考公職,又想念研究所、又怕考不上,又想畢業去當兵
不知如何抉擇
SFBT會說:「那你以前面對這種升學或選擇的問題,都是如何面對、解決的?」
可以讓他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到答案,如他以前是如何做決定的?
也許是和人討論。學生可能會答:「因為每個人都害怕考不好,我就告訴自己,如果我現在越努力準備唸書考試,我越念得下去,就會越有把握!」
所以他就會努力去念,重點就是讓學生知道,哪些是可以自己控制的,
那些是不可以自己控制的,這就變成用他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而且不需要重新學習。
SFBT的人也常說:「你要面對的,是你沒有辦法決定的。」
鑑定安置晤談及分發會議可能出現的問題:
問題一
「既使不管去的學校是不是你希望的,那你會怎麼選擇?」
問題二
「萬一去的學校不是你希望的,你(家長)會怎麼協助他?你們以前怎麼做?」
例:有一個媽媽教了一位特殊生,每次教東西都要教20遍才會,媽媽很生氣,
找輔導老師晤談。
SFBT的老師會這樣跟媽媽說:「為了讓他學得更好一點,教他20遍是需要的!
你的堅持是對的。至少你希望這個孩子是好的,是跟一般人一樣的。」
你願意做的,是你能控制的,人所不能控制的,就是生老病死和其他突發的事故了。
個案類型
--來訪型(非志願個案)
先生說,被太太叫來,如果不來找專業人談,就要離婚。這樣的先生並未做好解決問題的準備,他是被逼來的。
--抱怨型(潛在消費型,需運用大量讚美、同理)
一來就是抱怨、訴苦
--消費型
一般老師遇到的學生,只是來說說想法,問一下答案
學生犯錯的意義-目標
犯錯--正向動機與需求--正向目標
--不當行為--回想或學習建設性方法
--問題不是問題;處理問題的方式才是問題
--你一定有一個重要的理由
--這行為何以有幫助?
--如果...(方法)適合嗎?你是怎麼判斷的?
以其目標輕輕挑戰其不合適行為
--符合青少年的自主意識並訓練自我負責
另外SFBT強調尊重需要、需求肯定、行為教導
例:一早要出門,父親自己穿短袖,卻給孩子穿毛衣。
孩子想脫,爸爸說:「你會冷」,孩子說「那你怎麼穿短袖?」
爸爸說:「我不冷,你會冷!」
孩子會錯亂,因為孩子明明覺得不冷,可是爸爸說他會冷。
其實爸爸應該說:「我擔心你晚上回來,天氣變不好,你可能會覺得冷!」
性侵害的案件也是如此,明明很痛,可是加害者卻跟被害人說:「你很舒服!」
或是「因為你很髒,所以我要這樣對你!」也是這種讓對方錯亂的作法、洗腦
完全不尊重對方的需求。
例:學生作弊,抓過來談,不是破口大罵他作弊。
SFBT的人會說:「你為什麼要作弊呢?」
孩子回答:「考不好,媽媽會一直罵。老師也只在意功課好的同學。」
SFBT說:「你作弊表示至少你很在乎成績,會在意成績很不錯耶!但是作弊對你有什麼幫助呢?」
「你以前考試成績也有不錯的時候,你有什麼方法呢?」
「你很在意成績是很好的,可是用作弊這個方法是不對的。」
師長生氣之前應該多說:
「你一定有個重要的理由讓你做了這件事,來,說說看!」
等他說了,再教他正確的方法,也要多說:「我不懂耶,為什麼你要.........(做那一件不好的事)?」
升學晤談時,如果家長堅持要小孩安置建中,
可以問媽媽:「你是從哪裡判斷出,他可以念建中?」
許 老師提到她以前念北一女中時,
一開學被班上臥虎藏龍的同學們嚇到的經驗
但是她很快地就學會:
1. 欣賞別人
2. 很快速地學習
輔導的時候可以學生討論:一般人碰到這種問題的時候,可能會有哪幾種選擇?
然後學生逐一講出來的時候,可以繼續跟他討論,那你會怎麼選擇?
人生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
如果把生命拉長來看,這一點挫折不算什麼!
學生犯錯的意義--目標
--問題已經是問題,如何處理及「示範」處理的方式才是重點
--學生做錯代表著他需要學習或重學
--學生犯錯正是教他的好時機
--傷害性目標--內在隱含需求的辨識、接納與學習正當滿足
--學習需要時間,重新學習更是
問題已經發生了,如何解決才是重點。
教養孩子,打罵是最差的,會導致惡性循環。
一個因為女朋友跑了、自殺未遂的孩子又再度割腕,問他原因,
學生覺得做錯就該被罰,所以割腕。
因為他以前小時候只要在家做錯事,就被罰站在陽台罰站吹冷風一整晚,
所以他不容許自己犯錯!
例:
一位大三的醫科學生不想念醫科了,爸媽很生氣,結果學生自殺,
還好被救活了。爸媽讓步,不再逼他念醫科,可是過三個月又自殺了。
原因是爸爸跟他說:「你也鬧夠了,可以回去念醫科了!」
第二次自殺,父母更是生氣。
SFBT的老師跟父母談:「他大三已經20歲了,他如果不念醫科,大可以選擇離家獨立,可是他並沒有。他選擇留在家裡,可是又得繼續念他不喜歡的醫科,所以自殺,那是因為他在乎你們的愛呀!」父母親落淚。
許 老師也列了一個評量問句
1到10分讓對方評分
各向度(相現況、意願、信心)
不同對象(關係問句--系統觀)
可以用在很多地方
例:你現在想不想談,1分是不想,10分是很想
你現在心情如何?1分是不好,10分是很好
你有多少信心?1分是很少,10分是很有信心
如果只有3分
可以說:「哇!有3分,那為什麼有3分呢?」
可以在問他:「那你目標是幾分?」
比方回答目標是7分
「那從3分到7分,你覺得需要什麼努力?」
要記住:孩子不願意做某事,都是有原因的!
升學晤談時,可以問學生:「你很想去這個學校,從1到10分打分數,你是幾分?」
如果是媽媽堅持要去某校,可以讓孩子先評個分,然後讓媽媽猜猜看孩子會打幾分?
或是問學生「你到這個學校去,你覺得快樂的星星會是幾分?」
父母常說,我希望他考第一名,可是事實上我們都知道不可能。
這時候可以問家長「你從哪裡看到,他是可以考第一名的?」
SFBT初次晤談的內容:(參閱講義)
1. 是什麼原因讓你來這?你的目標是什麼?
2. 奇蹟式問句:幻想或發現可能的解決圖像,可以用來確定晤談的目標及重點
「當奇蹟發生後,你的(老師、同學、父母)會注意到你有什麼不同?」
3. 第一個徵兆:「當你不再(發脾氣、爭執)?你會最先注意到自己自己了什麼不一樣的事情?」
4. 事件/例外
5. 0-10的評量技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