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這是一本工具書
它讓我了解孩子為什麼到了三年級以後,數學能力落差就開始出現....
我們的傳統教法只是讓孩子得到"對"的答案,以及服從而已,我們針對所了解孩子如何學習數學的範圍裡,試圖簡化學習。然而,假設我們的理論是錯的,我們可能因此干擾孩子的學習!!
傳統數學理論----數的過程幾乎只包含社會性知識而不是邏輯性知識。(例:他能唸出1-200,卻不會數數;他能運用4位數加減,卻不知199之後的數字是多少)
建構式教學----1.鼓勵孩子去建立自己的解題程序,而不是告訴孩子應該如何解題
2.鼓勵孩子建立對相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解題方法
3.避免急忙改正錯的答案以及過度強調對的答案,而是要鼓勵孩子互相交流彼此的想法
4.鼓勵孩子去想而不是寫,幫助孩子把想法寫在黑板上以便他們能夠交換彼此的意見
數理邏輯知識是由每個孩子所建立的,自己創造自己解題程序,也能對日後學習建立更好基礎。
讓孩子習慣用"同意"或"不同意"來發表自己的想法,並且更熟練於注意同學的想法哪裡有缺失,當一個幫助孩子說明自己想法的老師,當一個了解他們的人,讓他們歡欣鼓舞地並獲得自信。
自律是教育的目的
獨立、誠實及嚴謹思考會比只寫出"正確"答案來得好。通常當我們問幼稚園的孩子他們是如何得到答案的,他們不會馬上拿出他們的橡皮擦來擦答案。假如我們選擇一個有正確答案的三年級生:你是怎麼得到答案的?孩子通常會開始塗改他們的答案。這是一種他律現象,他們學到不相信自己的想法,而由他人想法所控制。
處罰通常會導致三種後果:
第一是風險評估---孩子學會估計下次被抓到的機率,以及被抓時所要付出的代價。有時這種評估對孩子學習機率是好的,但道德發展顯然是該被懷疑的。
第二是盲目的服從---剛好跟第一相反,為了避免被懲罰,選擇較安全的回應方式,這樣的孩子感覺品行端正,但卻學會只需服從,不去思考相關事情。
第三是反抗---這是由第二衍生出來的,一些'好"的模範生最後卻做違法事情,行為轉變通常是因為之前是為老師和家長而活,現在想為自己而活,卻又不知該如何做,因而走錯方向。
當孩子與成人交換意見時,藉由孩子考慮多方面的看法,才能培養其自律行為。當孩子能夠考慮相關因素後,他們才能從中建構出規則來,這樣無論是否給予任何獎賞,也就不會說謊了。
第二是盲目的服從---剛好跟第一相反,為了避免被懲罰,選擇較安全的回應方式,這樣的孩子感覺品行端正,但卻學會只需服從,不去思考相關事情。
第三是反抗---這是由第二衍生出來的,一些'好"的模範生最後卻做違法事情,行為轉變通常是因為之前是為老師和家長而活,現在想為自己而活,卻又不知該如何做,因而走錯方向。
當孩子與成人交換意見時,藉由孩子考慮多方面的看法,才能培養其自律行為。當孩子能夠考慮相關因素後,他們才能從中建構出規則來,這樣無論是否給予任何獎賞,也就不會說謊了。
成人利用獎賞和懲罰的方法時,就會增強孩子自然而然的他律性,因此隱藏了自律的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