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

水生植物的生態特性

(一)水域環境千變萬化

水是水生植物的媒介,水中世界事實上是千變萬化,肉眼是看不見其中的奧秘,但是仔細地推敲下,水生生態系是由很多因素組成的,例如水的密度、水中的懸浮粒子、水的循環(流動)、水域的深淺、光線是否穿透、水溫的高低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水生生態系的物化性質,更直接支配水生植物的存亡;不過在正常情況下,水生植物大多都能隨遇而安地生長,最起碼它不需要施肥、更不須澆水,任憑季節之更迭,它們就在水中永不停止延續種族的生命。

(二)水生植物適應機制

由於為配合不同的水生及濕生環境與水生植物內在的物化性質,水生植物演化出與陸生植物截然不同的適應方式,對水生植物而言,水的流動和植物本身是否固定在土壤裡,影響水生植物的生存最大。一般而言,水生植物機械性組織並不發達,所以外在形狀多呈線形或扁平狀,有的藉由根系固著在水中以適應水的流動;此外通氣組織發達也是水生植物一個重要演化特性,有的也演化特殊氣生根構造,以利它們漂浮或氣體交換。

(三)與陸生植物之差異

一般來說,陸生植物所需的水分相當多,因此若是外在環境缺水或過於乾燥,土壤內水分供不應求,植物就會有枯萎現象,所以生長在缺水地方的植物會把根系伸到土壤較深處或者將根系擴張到更廣的範圍,以增加吸水的面積;此外有些陸生植物會藉由細胞水分的減少,以抵抗乾燥的環境,有些則會增厚外表的角皮層,或者減少氣孔數,或者改變氣孔成凹陷,或者縮小葉面積來減少水分的蒸發量。然而水生植物卻得天獨厚,一生下來就在水中,不必具有陸生植物之機能或構造,就可以保有充分的水分,更可藉由植物體表面吸收水中的氧氣、二氧化碳及其他的營養物質。

(四)水生植物之繁殖方式

水生植物以水為家,大多數水生植物開花時挺出水面,傳粉主要依靠昆蟲來協助諸如台灣萍蓬草、野慈姑、荷花等。但也有一些水生植物之傳宗接代也要藉水的幫忙來完成,所以這些水生植物也有所謂『水媒植物』之稱號,不過一般是以浮水、浮葉或沈水性植物為主。水媒植物傳粉方式有二種型態,一是水中傳粉,像是金魚藻、流蘇菜,它們的雌花雄花都生長在水中,藉花粉在水中擴散而傳粉;另一型態是水面傳粉,像是苦草、大萍等,雄花花粉漂於水面至雌花而完成傳粉,上述為有性生殖方式。不過一般而言,水生植物主要繁殖方式仍以無性繁殖為主,如利用地下根莖或不定芽來增加個體數,像是蘆葦就是根莖來繁殖,故常成群生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